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常见的是以少腹、睾丸、阴囊等部位肿大为特征的病症。
疝气在中医里又称为“小肠疝气”、“偏坠”、“横痃”、“贼风入腹”等,具体辩证如下:
寒疝
少腹、睾丸、阴囊等部位肿大疼痛,同时伴有四肢发冷;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湿热疝
睾丸或者阴囊肿大,疼痛,伴有阴汗潮湿,四肢困重,便秘,小便*;苔*腻,脉濡数。
狐疝
少腹、阴囊、睾丸等牵拉疼痛,阴囊时大时小:当站立时睾丸下坠、阴囊肿大;躺卧时睾丸入腹,阴囊则肿消;伴神疲乏力;舌淡,脉沉细。
治疗原则
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消热利湿,消壅散结。益气升阳,通络止痛。
取穴
主穴:大敦、太冲、三阴交。
大敦为肝经井穴,太冲为肝经原穴,二穴可以疏肝理气,消肿止痛;三阴交可以调肝、脾、肾三经之气,可以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大敦(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配穴:
寒疝加神阙、关元。
神阙(在脐中部,脐中央)
关元(位于脐下三寸处)
湿热疝加中极、膈俞、三焦俞。
中极(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膈俞(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三焦俞(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狐疝加三角灸、足三里、提托。
三角灸(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顶点至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穴位)
三角灸可以升阳提陷止痛。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提托(关元穴旁开4寸)
提托是经外奇穴,具有升提托起下垂内脏的功能,故名。
每穴灸10-15分钟或者3-5壮,以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另外,要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调节饮食,补充营养,避免辛辣食物和烟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