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的课程中(专说疝事|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发展史,了解一下?),我们介绍了占腹外疝总数80%的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史,总体状态是什么来着?
对,就是成熟稳定!
今天我们把眼光投向腹壁疝另一类别——腹壁疝的手术治疗的现状及未来。
这个类别就不太好讲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手术选择多样、倾向摇摆,摇摆到很容易云里雾里看不透……
01
什么是腹壁疝?
先来简单认识一下腹壁疝。
腹壁疝是切口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等的统称。
其中,切口疝为继发性,是手术切口深处的筋膜层裂开或未愈合所致。由于切口表面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已愈合筋膜层裂开,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内脏或组织向外疝出。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
白线疝是发生在腹壁中线(即白线)的腹外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在两者中点的较多),故也称腹上疝。
半月线位于腹直肌鞘外缘,是伸展于第九肋骨和耻骨结节之间的一条弧线,也就是腹内斜肌腱膜分裂为两层分别融入腹直肌前、后鞘的位置。在半月线发生缺损而形成的腹外疝即为半月线疝。
发生在第12肋至髂嵴之间的腹后外侧壁,后腹膜脂肪和(或)腹腔内组织脏器经过此处上腰三角或下腰三角的薄弱缺损,突出到体表所形成的腹外疝称为腰疝,也有称背疝。
02
腹壁疝治疗的共性认识
虽然摇摆,但共性的认识在腹壁疝仍是存在的。
同腹股沟疝一样,采用补片修补已成为腹壁疝治疗的主流。
但相比腹股沟疝,由于腹壁完整性没有恢复导致的腹壁功能不良等问题突出,腹壁疝手术修补不再阐述“无张力”而更注重“腹壁功能”,因此各种减张技术应运而生,最常用的为腹壁组织结构分离技术(CST)。
03
意见不一的手术方式选择
腹壁疝的发生主要是起腹壁支撑作用的肌筋膜层缺损或强度不同造成的,由于腹壁的多层次结构,补片可放置在与肌筋膜层相对应的不同层次,包括Onlay、Sublay和IPOM。
简单说,Onlay手术多在开放情况下完成,在肌筋膜层前方铺放大张补片,也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
开放Sublay手术补片放置在最理想的层次——肌腱膜层缺损之后,但手术本身创伤较大,在腹腔镜技术普及后,开放Sublay比重大幅下降。
腹腔镜IPOM将补片放置在相对干净游离的腹腔侧,回避了对腹壁的复杂解剖。但补片放置在腹腔导致的肠粘连、补片侵蚀、肠痿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所以腹腔镜下Sublay手术应运而生。
腹腔镜Sublay手术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提高,术者对腹壁解剖有更深入的理解,手术时间较IPOM延长很多。
04
未来展望
最佳术式还不确定,术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进行相对个体化的选择。
在未来短时间内,腹壁疝手术技术多样和选择倾向不一致的情况肯定会继续存在,但手术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相信无论未来如何变化,疗效进一步得到改善的趋势毋庸置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