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美的工业互联网“扩员”背后:“断血”倒逼ToB业务自力更生
作者:叶碧华,施展华
目前,美的内部已有共识,那就是:“独立的经营单元要放在大海里自主经营,要解决自身造血功能的问题。”
今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李颖近日透露,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近三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
她引用相关数据指出,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达到亿元,为国民经济带来近2万亿元的增长,同时测算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将达到3.1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目前全国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总计已经近百家,其中不仅有像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打造的通用技术平台,也有如华为这样的通用综合平台,同时还有美的宝钢等龙头企业构建的行业赋能平台,以及基于中小企业产业创新的各种特色区域类平台。
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平台,其实都在暗暗发力,希望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革命中分一杯羹。
升级“扩员”
近日,美的工业互联网对外官宣升级,除了之前的美云智数、安得智联、库卡中国以外,还新增了包括合康新能、暖通与楼宇、美的金融、美的采购中心、美的模具等五大ToB业务板块。
“过去几年我们在推广的时候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得到的能力帮助的范围比较广,不只是需要买机器人、改造物流、数字化赋能等等,他们还需要模具制造,也有一些中小企业有融资的需求,根据前几年对市场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应该加入更多的能力,所以才有了这次内容的丰富。”在谈及此次升级的初衷时,美云智数总裁金江如是透露。
年,美的开始布局数字化转型战略,进行深度业务变革。除了对内部的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流程改造以外,近年还开始对外输出服务。
在此过程中,金江的团队发现,中国制造业在很多领域仍还没有结束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分销的传统模式,一些传统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等,低效的组合正越来越受到成本的挑战,“这些企业想转型升级,想变换赛道,需要工业互联网的迭代升级来给他更多能力的支撑。”金江说。
直到今年,美的提出“全面数字化和全面智能化”两个全面集团战略,在该战略的指导下,美的内部提出要加速三个重要平台的快速发展。这三个平台包括:以美云销为代表的商业平台、以美居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以及工业互联网。
对于第三个平台,集团经过调研后认为,工业互联网对内要承载强化产业运营能力的责任,对外要输出更多toB的能力。也就是说,从美的自身战略的角度考虑,美的的工业互联网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升级和迭代。
据李颖透露,“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突破了边缘计算、边云协同、工业大数据分析、梳理模型构建、工业APP开发等一批关键的技术瓶颈,平台+5G、平台+AI、平台+区块链、平台+AR/VR、平台+4K8K等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体系日益完善。
“特别是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在疫情防控、物资调配,复工复产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发挥了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据其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制定《发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行动计划-》、《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接下来将不断以新的实践为两化融合注入新的内涵。当中特别提到,“以需求为牵引,加快供给和需求双向迭代,以企业为实施主体,持续构建和开拓国内大市场,为工业互联网的探索提供市场空间。”
“断血”倒逼自力更生
基于以上种种,美的在今年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集中打造工业互联网2.0,整合了集团旗下多个产业单元的软件、硬件、技术和服务能力,搭建出涵盖能力层、应用层、商业层和产业层四层架构。
其中,能力层细化为四层:设备层、边缘层、I层和P层。“设备层是由库卡机器人提供的机器人本体和自动化解决方案;边缘层从泛在数据的接入到传输到预分析到边缘计算;I层由美的云提供云基础设施;P层包括工业AI、工业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多项能力,同时把这些能力向合作伙伴开放。”金江如是解释。
在他看来,应用层是美的工业互联网的传统优势层,包括了营销、研发、智能制造、管理等领域,“今年我们又新增加了SCP的物料计划的优化算法,攻克了世界级的核心技术难题,可以将物料组件化的计算时间缩短90%,还加入了数字孪生和仿真技术,不断强化应用层的能力。”
而商业层是这次升级的重头戏,原来该层只有两个成员,分别是安得智联,以及库卡机器人,升级后将包括产业链金融、核心零部件等。而美的这些年所参与打造的家电工业互联网以及服务过的众多外部客户将成为产业层的主要构成元素。“我们希望联合他们一起打造属于他们这个行业的工业互联网,跟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形成有效的互动。”金江说。
他进一步解释,目前仍然由美云智数在牵头工业互联网的对外输出,负责整个体系技术框架的搭建,同时牵头产业链协同,“这四层里面的一二四层由美云智数负责搭建建设,其他业务伙伴主要集中在商业层。”他说。
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模具技术专家李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过去模具公司按照内部单位运行,但自年集团“断血”后,开始要走出去,自力更生。
“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和拉通,提升了很多能力,但是没有到市场化的浪潮里去游泳,你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价值,内部其他兄弟单位也不认可,说你老是靠集团活着。”于是在三年前,模具公司开始面向市场,以供应商的身份参与内部以及外部竞争,在客观上倒逼模具公司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
据其透露,目前模具公司一年的营收规模大概在2亿元左右。金江告诉本报记者,现在ToB业务已经占到美的集团整体营收的30%以上,其中既有来自美的内部的数智化改造需求,也有纯外部的订单,每个业务单元不一样。
以美云智数为例,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如今已经做到了外部收入过半,“我们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未来的目标肯定是要将外部收入做到70%以上。”金江说。
今年9月14日,美的集团对外公告,拟在美云智数实施多元化员工持股计划。此举被外界普遍解读为美云智数分拆上市的前奏。两个月前,美的就率先在美智光电实施多元化员工持股计划,随后确认启动分拆,拟让美智光电到到创业板上市。
对于美云的持股计划以及未来规划,金江表示,目前公司的骨干持股正在有序进行,后续若有进一步动作还是要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事实上,不仅是美智光电、美云智数,包括像安得智联等一些规模相当或是在行业风口下的业务单元都有分拆上市的计划。
美的集团机电事业群合康新能总经理宁裕告诉记者,在机电事业群一年多亿的收入盘子里,有一半是内部采购,比如说美的空调的采购等等,而另外的约亿则是来自外部。此外,像做物流的安得智联等业务单元,其外部客户也有一半以上。而过去主要给经销商、供货商提供贷款服务的金融公司只要政策允许,未来也存在无限的可能。
金江表示,现在美的内部各业务单元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独立的经营单元要放在大海里自主经营,要解决自身造血功能的问题,不会依托美的自身的业务对你进行输出”。因此,就算是内部采购,仍然要遵循市场化运作,甲方公司对定价有绝对的控制权。
强化内外协同
今年3月,美的集团对外公告,通过旗下公司美的暖通以7.43亿元价格收购合康新能(048)约18.73%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据了解,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包括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属于电气工控领域,是工业互联网架构中与工业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核心控制系统。去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加8.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加.95%。
对于发起这起收购的原因,美的方面称,“合康新能的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有望使集团进一步加强工业自动化与电力电子软件驱动领域的产业布局,提升工业自动化产业链协同机会”,同时拓展美的ToB业务规模,强化ToC和ToB业务“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此外,合康新能的高、低压变频器将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
但事实上,美的的野心并不仅限于此。宁裕告诉记者,今年4月合康新能并入美的机电事业群管理,也为美的进入工业控制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打开了一扇大门。
“合康愿意以驱动器为核心搭建一座桥梁,把美的在传统制造领域累计多年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嫁接到工业领域当中去。”宁裕直言,希望工业客户可以通过合康进入到美的,能够跟美的联姻,深化技术合作,对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深化研究,在运输、提炼等领域形成一些新的应用场景。
在李颖看来,工业互联网本身就是面向未来产业,一定要在更高层次上开放和自主创新,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和共融生态结合,这才属于工业互联网的未来。
据金江介绍,目前平台在选择供应链的时候主要会考量两大方面:“一个是强化我们的能力,能力不足的地方要强化,要引入合作伙伴;第二是弥补能力,在工业互联网整个链条上有缺失的能力,如果有合作伙伴具备这样的能力都非常欢迎加进来。”在他看来,升级后的平台不仅能向用户集中展示美的的工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内部形成机制,通过机制让各大业务单元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为用户提供服务。
记者注意到,这种协同的趋势不仅在ToB业务上发生,ToC业务也就是家电业务也在增强。近日,美的旗下冰洗业务单元共同对外展示多品牌场景。在美的主品牌以外,还有面向高端市场的COLMO,主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品质需要的小天鹅,以及瞄准年轻人需求,为二次元、年轻化用户提供更具个性体验的华凌品牌。
在此之前,这种跨事业部的合作并不常见。记者注意到,虽然小天鹅纳入美的旗下多年,但一直保持相对独立来运作。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在华凌品牌焕新发布会上,洗衣机产品甚至都没有加入展示之列,一大原因就是当时的华凌品牌还是由美的空调事业部来操作,要实现跨事业部间的合作并不容易,说白了就是“叫不动”的问题。
但如今,在美的内部这种跨部门协助运行得越来越顺畅。在市场化采购原则以及智能化工厂日益完善基础上,子品牌向各个事业部“下单”,这种合作不仅针对生产环节,在前端的设计、研发,乃至于后期的销售、售后等都在共享和协作。
以研发为例,COLMO研发中心开发专家王海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美的的研发体系可以归纳为“开发一代、研究一代、储备一代”。其运作的大概过程是:在各个事业部做开发,各个事业部有自己独立的研究院,主要是做储备的技术。而中央研究院,包括未来要在上海建立的研发中心,以及现在分布在全球的几个大的研发中心,则主要做“储备一代”和“研究一代”的产品。
“这个(架构)其实是并行的。”王海峰表示,中央研究院的技术要转化之前,会跟各个事业部一起合作,最终产品要不要转化,还是用户需求说了算。而前端的用户调研则交由事业部负责。
在金江看来,今年疫情改变了整个社会,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思维方式,用于减少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作业场景领域都会有大量的数字化应用机会,“通过数字化运用可以提高效率和管理精确度,节省人员成本,越来越多制造型企业一定会更加相信这是他们应该坚持的方向,这是我对工业互联网未来的基本判断。”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