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15天内,意味着漫长的冬季敛藏期即将结束。大寒开始地阳动,最冷的这15天内也萌发着生命的阳气,不光我们的身体,就连天地的阳气也正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天的生发中,这段时间也是我们积攒阳气,为春季阳气生发做准备的关键时期。
大寒三候待春来,一候鸡始乳,天寒地冻从不阻碍生命繁衍,小鸡破壳而出、蹒跚学步;
二候征鸟厉疾,鹰隼盘旋空中,寻找着新的收获;
三候水泽腹坚,冰封万里江河,但冰层之下,却是水流不息。
这时候北方静待一场雪停,南方则是等待梅花开,时逢岁暮,年关将至,每逢大寒时节,人们都忙着除旧布新。
在旧时大寒时节,人们都会购买芝麻秸,等到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的路上,供孩童踩碎,有“踩岁”之意,也寓意着岁岁平安。
在饮食方面,大寒期间的一些传统美食也在流年岁月中逐渐流失,在古时北方,大寒天气虽冷,但因离春天很近,人们也都忙着准备年货,迎接新春,还会制作传统的八宝粥或是八宝饭。
八宝饭以糯米为主,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吃,吃完以后起到御寒养胃的作用,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食材的器皿中,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可,味道香甜。
有的地区会在大寒这天吃糯米做的消寒糕,寓意年年高升。从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不难看出,人们在饮食也是偏向一些温补的食物,来帮助我们身体阳气的升发,此时饮食原则应本着减少肥甘厚腻的食物,逐渐清淡,让我们补了一冬的脾胃休息休息。
第一件事:清淡饮食生阳气
在饮食上多吃一些可以疏通气机,助于阳气升发的食物,比如韭菜、小米、红糖、生姜等。
韭菜,助阳促食欲
在冬春相交之际,气候冷暖不一,是最需要保护阳气的时候,韭菜是养阳的佳品,此时的韭菜品质也不错,尤其是再过一阵到了初春时,脆嫩鲜美,清香馥郁,李时珍称赞韭菜:乃菜中最有益者”。
韭菜根味辛,入肝经,温中行气散瘀,叶味甘辛咸,韭菜活血散瘀,理气降逆的效果非常不错,它一股独特的辛辣味儿,还有促进食欲的作用,在古代有人称其为“温阳草”,温而益人。
红糖,温阳补虚
俗话说,女子不可百日无糖,这里指的就是红糖,红糖温阳补虚效果很好,我们可以将红糖和糯米结合,一道香甜又糯叽叽的红糖年糕,象征着年年高的吉利之意。
红糖煎年糕:糯米粉中加入温水,先用筷子搅拌,再揉成面团。然后将糯米团做成长方形的小饼。在平底锅中加入油,放入年糕一片片铺开,煎好一面就翻面,用小火双面煎到微焦,年糕开始变软;红糖用少量开水化开,倒入煎好的年糕中,使得糖浆都均匀的裹在年糕上,待红糖汁略黏稠,就可以开大火收汁,装盘,撒上少许桂花即可。
山药,补肺养脾胃
山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效。中医认为它养正气,西医认为它提高身体免疫力,疫情期间,多吃山药,是最朴素的、没有任何副作用的食养防疫法。
《神农本草经》: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脾胃弱气血虚,脸色差,稍不注意就拉肚子,胃胀,总感觉累没力气,还容易出汗,气虚体质,吃了好东西也不能把营养吸收掉,怎么补效果都不好,这时就可以多吃些山药。
山药还补肺气,增强肾气的固摄,把身体的元气固摄在体内,过度消耗的人也很适合。
民国名医张锡纯有一个治疗气血虚、脾胃弱很好用的方子:一味薯蓣饮
薯蓣就是山药,单用一味山药。不过和现在的吃法不一样,「宜用生者煮汁饮之」,用大量生山药直接煮水喝,能起到很妙滋养作用。
摘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煮完不用特意吃山药,把有效成分煮出来喝掉就好。坚持用山药煮水喝一段时间,整个人会很舒服。
超市的菜山药大多是速成的,「土」的能量太少,效果并不好,吃的话可以用量取胜,多吃些。有条件最好用河南道地产区焦作(古称怀庆)的铁棍山药,也就是张锡纯提到的怀山药。
铁棍山药营养最高,健脾胃的效果最好,它是唯一一种能够同时滋养脾、肺、肾的食物,而且能够长期食用,不会上火,也没有副作用。
铁棍山药又称“怀山药”,注意是这个“怀”字,指的就是河南温县地区,在古时被称为怀庆。这种山药的营养价值是其他普通菜山药的十倍,这里独特的土壤环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垆土土壤造就了营养价值极高的铁棍山药。
真正的铁棍山药看着是弯弯曲曲的,很丑,表面还有扎人的根须和红色的锈斑一样的点子,但是它皮薄肉厚,肉质十分细腻,吃起来软糯可口,有股自然的清甜。
人人都说铁棍山药好,殊不知铁棍山药种植起来颇费力气,因为对土气的耗损极大,山药吸收土气的能量太强了,种过山药的土地,要养上五六年,才能继续复种。
故而,咱们脾胃虚弱的朋友,如果有条件可以试试这种温县的铁棍山药,无论是蒸食还是煮粥,营养和口感都十分不错。
我最喜欢的就是蓝莓山药泥,以前每次出去吃饭,这道都是必点。首先把铁棍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大火30分钟即可。晾凉后剥皮,放在保鲜袋里,捏成泥,倒入碗中,喜欢吃奶香味的就加一些鲜牛奶进去,不喜欢可不加,之后倒入裱花袋中,挤出来,上面淋上蓝莓酱即可。
最近发现一款养脾胃的饼,吃上去脆脆的,还有浓郁的芝麻香,里面用的食材就有垆土的铁棍山药,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老辈人传统手工做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食养方法,加入更多的鸡内金、铁棍山药和黑芝麻、白芝麻,制作成鸡内金山药饼。一片一片的独立包装,每一片都浓缩了原料中的精华!
焦脆的山药饼进入口腔,会尝到几种原料混合的美味,你以前可能吃过干涩难嚼的炕饼,这次绝对不同,你会发现这一片片山药饼整张都是焦香酥脆!
每一口都飘香四溢,大口咀嚼的时候,小麦面粉、鸡内金、山药、茯苓、黑白芝麻的香味在口腔里一起炸开,你会惊喜的发现自己好像尝到了小时候久违的味道。
而且里面添加了鸡内金,像脾胃不舒服,积食腹胀的,吃它准没错。还有补虚的芝麻,不仅增添了口感的丰富,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
生姜,振脾阳暖脾胃
此时南方的天气多为湿冷,故此我们的饮食中除了生阳外,南方的朋友还应该选一些能够祛湿的食物,生姜就是很好的食材,生姜性温,辛辣,驱寒祛湿,很多人知道生姜的好处但就是吃不惯,觉得它味大,辛辣,今天就分享2种生姜的做法,既能中和味道,又能把我们体内的阳气唤醒。
做法一:姜打粉
姜打粉的用途不光能吃,还可以泡水喝、炒菜放或是泡脚用,而且做上一瓶能用很久,放在炒菜中,味道也不突兀。
先把买来的姜洗净,控干水分,姜切薄片,放在阳台晾晒,有暖气的可以直接放在暖气上烘烤,或是用烤箱。晒个两天后就可以用料理机打碎,打碎的姜粉过筛,装在干净的玻璃瓶里,平时我们吃凉拌菜,寒气太重,放点这个姜粉,能中和蔬菜中的寒。
女性朋友那几天懒得动,也可以省去红糖姜片煮水的麻烦,直接姜粉倒在杯里,加入红枣和红糖,开水冲泡即可。
做法二:醋泡姜
为啥此时吃点酸酸的醋泡姜比较好呢,因为大寒吃酸对我们的血管有保护作用,除此外,借助醋的收敛作用,可以把生姜发散和温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驱走我们体内的湿寒。
做法:生姜洗净晾干水分;切片,不要切得太厚,太厚了后期的浸泡不容易入味,不用去皮,尽量切得均匀;把切好的姜放到瓶子里,隨后把米醋倒入瓶里,注意,这个瓶子一定要洗干净,瓶子里面不能有油,以免生姜变质,米醋一定要沒过姜片,不能让姜片露出来,放入冰箱冷藏即可。
每天早上7~9点,是胃经当令之时,此时吃醋泡姜更有助于升发脾胃的阳气,2~3片即可,佐粥、拌饭,卷饼,好吃开胃,而且醋泡姜是可以长期食用的,我们百岁国医路志正大师,就是常年吃醋泡姜来养生,一吃就是三十多年。
若是没时间自制或是对口味有更高的要求,也可以试试这款铜陵白姜做的醋泡姜,口感更脆嫩,而且没有杂七杂八的添加剂,都是地地道道天然食材,配料有白姜、食盐、白砂糖、老陈醋和纯净水,开盖即食。
我们在选择这种醋泡姜的时候也一定要学会看配料表,本来醋的酸就是养肝的,如果加入一些杂七杂八添加剂防腐剂,还需要用肝来代谢,反而增加肝的负担。
姜也要选嫩姜,越嫩越好,我们用铜陵白姜制作,就是因为它的鲜嫩,无渣,几乎没有纤维,水分含量高,吃着脆脆嫩嫩,和水果一样。而泡姜的醋一定要老陈醋,酸的开胃,收敛性更强,按照一定的比例,腌制而成。
刚做好的醋泡姜一口咬下嘎嘣脆,厚度、大小入口都刚刚好,姜非常嫩,而且少了生姜本身辛辣的味道,酸酸甜甜的,早上来上几片,姜脆微辣,融合醋的酸爽,这种微妙的感觉融合在一起,一下肚,胃里瞬间升起一股暖意。
而且平时容易上火的人也可以放心吃,醋的收敛性已经把姜的辛热之性固住了,我之前连续吃了半个月,都没有上火的迹象,但每次吃不要贪多哦。
第二件:防寒补阳气
作为冬三月之末的大寒时期,大自然的阴气渐渐衰落,阳气刚要萌生,我们的脏腑其实仍然处于寒凉的状态,因此防寒防风仍然是重点,这可以为开春阳气生发,肝气调达做好基础。
毕竟“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生活中我们要谨防这3寒,阻止寒气侵入身体,把阳气温补进来。
防颈寒:前几天家里大扫除时一不留神,就感觉自己的颈椎出问题了,头晕恶心还头疼,后来发现是不小心被风吹了,寒风吹了后脑勺,迷迷糊糊一整天,颈部是我们人体的“交通要塞”,尤其是脖颈后面的大椎,还是掌管我们全身气血的总开关,一旦受凉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久了,背后的寒湿太重,还可能会鼓起来一坨肉肉,也就是富贵包,又丑又危害健康。
如果一旦颈部受凉,分享一个快速让颈部暖起来的方法,用毛巾来回拉扯,拿一条干毛巾,在我们大椎也就是后脖颈的位置来回拉扯摩擦,很快这一片部位都会暖起来。同样这个方法还适用于后背,但感觉暖和生热了,一定要做好保暖,别再受寒了!
平时出门最好也穿戴好围巾,正所谓神仙也怕吹后脑勺,我们要想身体轻松不沉重,一定要时刻保证颈部的温度。
防肺寒:一到此时,各种打喷嚏、咳嗽、头晕头痛的人就多了起来,风寒感冒是冬天最常见的毛病,轻的话我们可以选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比如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
正所谓“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喝完之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这体内的寒气就发散出来了。
防腹寒:很多人的肚子一摸上去都冰手,有句话叫“十女九寒”,很多痛经的朋友,小腹都特别凉,而且我们腹部有很多重要的经脉穿过,而腹部盆腔的血液也占人体血流的70%左右,当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畅时,那毒素也会慢慢淤积在腹部。
时间久了女性也很难再孕育新的生命,没有宝宝愿意在堆满垃圾的“荒芜之地”生存,也没有宝宝愿意待在“冰房子”里。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热”养腹部,小肚子摸上去是温热柔软的,就是一个健康的腹部。
在大寒过后这段时间,外面寒气重,平时本就腹部冰凉寒重的人更难熬,而且我们晚上睡觉,很多人喜欢踢被子,即使室内的温度不低,但窗户缝钻进来的贼风,还是会顺着肚脐孔钻进来,之前有几次因为家中暖气燥热,睡着睡着肚子就露出来了,结果第二天就隐隐肚子痛,拉肚子。
后来听了老师的建议,靠着一个简单的脐灸,就解决了睡觉不老实,身体总是受寒,以及肚子冰凉的难题,后来经过翻阅书籍,发现这方法最早起源于道家养生术,后来经过国学大师南怀瑾发扬出来,被人们熟知。
这个养生秘方,既能驱湿寒,又能利用艾草的特性把阳气温补进身体中,而且做起来也简单,只需要把:桂圆肉,花椒,艾绒,捣烂,睡觉时敷在肚脐上,对手脚冰凉、宫寒、脾胃虚寒、体内阳气不足的人来说,尤为适合。
南老曾说,不要小看肚脐,它很会吸收的。身体需要的就会吸收,不需要就不吸。《类经图翼》里就说到灸肚脐延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后来老师根据了这个文献书籍,也分享出来了这个脐灸的具体做法,桂圆需要20颗,花椒30克,艾条最好用三年以上的陈年艾绒,1根即可。
制作时,把花椒里多余的杂质、花椒杆捡出来,将花椒、龙眼肉放入料理机,打碎。把艾条里的艾绒取出,一点点加入料理机,继续搅拌,最终成为可以捏成球的粘合度。
睡觉前只要把这个小球塞进肚脐孔,用医用贴或是纱布封上就可以啦,第二天醒来就取出,也不费事,坚持个把月,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我个人的体质不光湿寒重,虚火还比较大,所以在贴的时候,每次也在脚心的部位贴上一个,这里是肾水的起源,可以起到把上面的虚火引下来,与肾水相交融,渐渐地身体就不那么火大或是怕冷了。
而且贴完后,排寒反应还是挺明显的,一连拉了三天肚子,还总是放臭屁,但过了这个排寒的阶段,身体就会非常舒服,感觉也不发沉了。
如果我们懒得自己制作,也可以试试这个现成的肚脐贴,之前我也自己做过几次,但是比较懒,后面还是喜欢现成的,一撕一贴更省事,这一款是我用过众多肚脐贴后选出来的,因为一开包装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艾草味混着花椒的味道,很浓郁,一看用料就很足。
北京同仁堂红盒艾绒肚脐贴淘宝月销量¥69购买表面上也都是花椒粉,而且看配料不光有这三种,还添加了酸枣仁和枸杞,枸杞也是助阳的,它和艾草一起,可以把阳气源源不断温补进身体中,酸枣仁又是安神的,对于我们这种白天劳心劳力忙了一天,晚上又睡不踏实的人来说,太适合了。
每一颗小丸子都是用蜡纸包裹好的,之后封在玻璃瓶中,密封性好,不容易受潮,而且还带有专门的贴布,材质是无纺布的,大小刚刚好,拿出一个小球塞进肚脐孔里贴好,之后无论是追剧看书,还是工作,都不耽误,这个密封很好,晚上翻来覆去打滚睡,也不用担心掉。
而且肚脐贴这么一封住,一些贼风湿寒就很难通过肚脐进入到我们的身体中了,既能防寒又能温阳,一举两得,但这个肚脐贴孕妇不要用,艾草是活血的,一定要注意。
大寒到立春这15天里,饮食和日常都要防寒,注意温补,把阳气补到身体中,不需要多猛烈,平和地去补,让身体慢慢接受这个由冬藏到春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