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参考(vcpecankao)原创
作者
周建妤
编辑
李悠然
近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服务商影刀RPA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
本次融资背后阵容豪华,包括高盛(中国)、腾讯投资、GGV纪源资本等,另外,高瓴创投也现身其中。
这家诞生于年2月的创投机构,脱胎于高瓴资本,是VC界的新生儿,同时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新力量。
成立之初,高瓴创投便创下了60天投9家公司,一年累计投资多例的战绩,包括数字医疗健康科技企业丁香园、芯片研发商地平线、混合现实科技公司Nreal等。新浪财经表示,这出手频率相当于国内头部VC的3-4倍。
随后一年,高瓴创投不仅保持着高频的投资节奏,还收获了不少IPO。
在投中网发布的年VC/PE机构IPO战绩中,高瓴凭借33个IPO一举夺冠,其中有23家出自高瓴创投,包括怪兽充电(NASDAQ:EM)、贝康医疗(.HK)、微创机器人(.HK)等等。
此外,高瓴创投涉猎的投资领域也很广泛。
尽管它曾将自己专注于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软件服务和原发科技创新、消费互联网及科技、新兴消费品牌及服务四大领域,但仍有多家FA向媒体表示,在任何垂直赛道出现变化或机会时都能迅速看到高瓴创投的身影,简直无所不在。
在募资能力上,高瓴创投也丝毫不亚于头部VC。
创立首年,高瓴创投管理的基金就达到了百亿元规模,次年的基金规模便实现超百亿元。对比年国内募资规模最大的几支超百亿基金,高瓴创投不仅募资额度不低,而且募资节奏也更为密集。
某种程度上,高瓴创投似乎成为了早期市场投资的风尚标,这匹新生的创投黑马,让人错愕之余,又不得不惊叹。
高瓴创投又快又准的投资风格从何而来?背后又有什么独家秘诀?
01
时间的朋友为何做VC?
从0到1穿越死亡谷
高瓴创投的母体高瓴资本最擅长做普洛斯、百丽、格力之类的超级案例,而高瓴创投却把目光聚焦在了体量小而风险大的早期案子上。
这种反差,难免让创业者们感到害怕。
成立之初,高瓴创投曾想领投一家技术公司的早期,却让后者感到为难。新浪财经认为,这也许是因为,常与superdeal挂钩的高瓴忽然做起小公司的风投,其目的与诉求均难以捉摸,因而劝退了不少创业者。这为高瓴创投的开局带来不少尴尬。
在PE界深耕多年的高瓴为什么要做VC?
高瓴创始人张磊曾表示,超长期投资是他的信念和信仰。此前,因为大额投资不适于微小企业,高瓴资本难以覆盖企业发展的初期,而高瓴创投的诞生填补了高瓴资本在小额投资上的缺口,能够帮助创新企业穿越从0到1的死亡之谷。因此,高瓴创投之于高瓴资本最大的意义便在于,实现了长期投资的全产业链承接。
从高瓴创投与高瓴资本的关系来看,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承接。张磊认为,创业公司通过高瓴创投渡过死亡之谷,到了成长期再由高瓴资本无缝衔接,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更快接入资本市场,还能吸引来更多大众投资人。
此外,高瓴创投的推出时间点也是个谜。
张磊坦言,在疫情高峰期仍坚定推出高瓴创投,是因为高瓴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永远保持乐观。疫情之下,高瓴创投通过百亿基金的投放撑起了中国创新经济的信心。
但高瓴创投的深层诉求,其实还藏在行业的发展规律里。
高瓴在致创业者的信中写道:疫情影响了发展的节奏,却没有动摇长期的趋势。据张磊分析,中国经济已进入创新2.0阶段,原发科技创新和融合创新分别对应着前沿科技突破引领的增量崛起和实体经济升级带来的存量变革。同时,创投界也同步迎来了重要的拐点。创投行业正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演进,追求快速回报的时代正在过去,而具备体系化投资理念和方法论以及成熟心态的创投机构更能抵抗周期的波动,张磊表示。
因此,高瓴创投的存在进一步深化了高瓴的影响力。据36氪分析,高瓴创投不仅能让高瓴提前接近创始人并通过交心建立长期信任,还能赶在行业改革与经济爆发前抓住最后的窗口期。
面对开局的艰难,高瓴创投拿出了十二分诚意。
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创始人的足够重视。据悉,在各种峰会现场总能看到张磊为创新经济站台发声的身影。人们还注意到,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没能公开露面的张磊还在私下参加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讨论。
此外,张磊高度负责的态度也是打动创业者的关键。有媒体报道,在一次尽调中,悄悄跟在dealteam中的张磊让创始人大为吃惊,后来才了解到,原来高瓴创投近半数的案子,张磊都亲身参与了调研。
02
运动员精神衍生的超级战队
要打漂亮的仗,非常考验团队的构建与组织能力,更考验企业文化。
在张磊看来,好的企业文化既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家文化,也不是时刻提心吊胆、视身边所有人为竞争对手的狼文化,而是运动员文化——兼具比赛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同时,在失败后仍能站起来总结教训、不断提升自我。
在这一理念下,高瓴创投追求团队合作式胜利,组建团队的首要目标是打好配合赛。对他们而言,队友间的相互匹配远比个人的优越背景重要得多。为此,高瓴创投将入门门槛设得极高:除了严苛的内部流程外,还要与所有合伙人会面,并证明自己为什么适合这里。
与入门前严格把关相对的,是团队管理的松弛有致,而这正是高瓴创投在投行的独到之处。
在大部分投资机构中,团队配合模式一般类似于是头脑与躯干的关系,即少数关键人物充当机构首脑,负责敲定核心决策,而投资经理、分析师等一线投资人的任务则是确保首脑制定的决策顺利落地。
而高瓴创投更希望看到的,是每个人都能带着主人翁意识积极地参与其中,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的做事目的。在重视培养思想底色的管理下,高瓴创投的一线投资人们始终带着投资主动性投入到工作中,而不会认为自己只是在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
此外,高瓴创投的特立独行还表现在他们不太喜欢各方面都NO.1的人。张磊认为,这样的人很可能并没有多喜欢自己所做的事,而是基于想成功的惯性和对路径的依赖把事做成,他并不喜欢这样的做事逻辑,因此不希望团队追求盲目比拼NO.1。为了避免形成目标导向的工作模式,高瓴创投从未给团队设立具体的KPI。
为了更好践行运动员文化,高瓴创投通过赋予团队成员极高的信任与包容,最大限度发挥出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怕错过,不怕错,关键是学到了什么。这种鼓励从失败中成长的企业文化,使高瓴创投更能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而经验的迭代更能帮助高瓴创投快速完成陡峭的学习曲线。
03
又快又笃定的秘诀
高强度工作+研究驱动+超长期主义
一般认为,风投取胜的秘诀在于唯快不破,而高瓴创投一经面世便用60天投9家公司的成绩火速完成了这一课题。
然而,这一战绩的背后是鲜有人知的付出——60天聊了近多家企业。
据高瓴创投内部统计,成立第一年,团队面聊超过位创始人,平均一个四人团队就要见近位创始人。
高瓴创投提高人效的秘诀在于团队的每个人都进入了极高强度的工作节奏。
张磊曾说,自己很喜欢打仗,而且一定要打到最后一滴血。这种战斗精神营造了高瓴创投打仗般的工作氛围,并将每位成员都铸造成了强悍的战斗机。
为了不耽误白天与创始人的会面,大多数案头工作都会在晚上进行。据36氪报道,高瓴内部线上工具的平均下线时间为凌晨1:30-3:00。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高瓴创投甚至引入了曾投过的企业服务软件ZOOM,将日均8场的会议容量扩充至日均12场。
除了投得很快,高瓴创投同时也投得很笃定,这源自于高瓴素来坚持的研究驱动与超长期主义。
内部人士曾向36氪透露,高瓴创投的第一逻辑是由上至下地按图索骥,而不是抱着机会主义的心态零散出手。基于对行业的深入研究,高瓴创投会在主投领域中找出自己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而确定真正的投资方向,然后秉持着超长期主义寻找能创造大价值的投资机会。
譬如在科技领域,高瓴创投布局的核心目标是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路径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向。其中,在软件层面,高瓴创投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