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6/7 20:04:00
风物志丨一枚银质印章给出答案:神秘的“九层妖塔”墓主是他年,“血渭一号”大墓被盗,随即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长达3年时间的抢救性发掘,在出土的众多文物当中,一枚银质印章的出现,揭开了“血渭一号”大墓墓主人之谜。原来,“九层妖塔”的主人是他!神秘的“九层妖塔”九层妖塔!神秘离奇,恐怖危险!这是著名网络作家张牧野在他的盗墓小说《鬼吹灯》里描绘的一个地方,是作者想象的虚幻之地,然而这个虚幻之地其实是有现实原型的,所谓的“九层妖塔”是作者根据年中国青海的一个考古发现而创作出来的。年的时候,远在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扎玛日五队血渭草场发生了一起盗墓案件,当时考古工作者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过3年时间的发掘,考古专家从墓中出土了不少东西,例如织锦、皮靴、漆器、罗马金币、波斯银币等重要文物,其中一块织锦上面还用钵罗婆文写着“伟大的光荣的王中之王”等字样。这是一次很平常的发掘,然而它又处处透露着不寻常。首先是这座古墓是青海都兰县古墓群中设计最奇特,最为壮观的一座古墓。由于该墓葬群的发掘所在地位于血渭草场,因而被命名为“血渭一号”大墓。“血渭一号”大墓出土的银质印章图/新华社“血渭一号”大墓周围有许多小古墓,数量达余穴,大墓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的大墓,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其次,有人发现,大墓背后的两条山脉从东西绵延过来,如同两条巨龙,大墓则像一颗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更让人们惊奇的是,墓堆下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专家发现,自封土以下,每隔1米就有一层粗细相同、排列整齐的碗口大的柏木横穿冢丘。经过植物专家的鉴定,这些碗口大的木材都是取自一种古柏,这种古柏是一种生长十分缓慢的树种,一棵碗口粗的柏树要长年,一人合抱的柏树至少要生长上千年。但古墓葬中的柏木,最粗的直径达60厘米,最细的也有15厘米。一般的小型墓葬要用去二三十根柏木,稍大一点的则要数百根。“血渭一号”大墓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共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相当的柏木,这么多的柏木,得消耗多少古柏!人们粗粗计算,要修建这样的大墓,至少需要一万人耗时一年以上才可建成。可见这墓葬主人的地位一定十分尊贵。而关于这座墓葬,还流传着各种神秘的传说。当地人认为此地不吉利,是“有妖怪的高楼”,并将其称之为“九层妖楼”。传说在古时候热水境内有很多的妖魔,他们为非作歹,祸害人间,后来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英雄,打败了众妖魔,并把他们赶到了热水墓群这里,所以,这里是妖魔所居之地。而另外一个传说更令人生畏。据说当年马步芳缺少军费,在都兰地区大肆盗墓,并就地冶炼黄金,曾经打过“九层妖楼”的主意,据传当开挖大墓时,忽然冒出一阵黑烟,熏倒了很多士兵,众人吓得再也不敢挖墓,急忙撤离,就此,“九层妖楼”神秘的故事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至今,越传越玄。银质印章解密墓主身份那么,这座墓到底埋葬的是什么人呢?据记载,这座大墓最早于年由一位德国人在探险时发现。年7月开始至年11月,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初步发掘考察,不过只发掘了2层,根据墓葬形制,考古学家认为此墓为吐谷浑王者之墓,但究竟是吐谷浑国哪一世国王之墓,还无从知晓。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吐谷浑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北各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吐谷浑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曾经称霸一方,政权存在了多年。年,青海都兰古墓“血渭一号”大墓发生盗墓案件,随后考古学家对其经过历时三年的抢救性发掘,出土余件文物。其中一枚银质印章的出现,让困扰专家多年的“九层妖塔”墓主人之谜得以解开。早年间,专家学者对这座大墓墓主的身份就有过多种猜测:一是吐蕃王族;二是藏王;三是吐谷浑王族。后来专家侧重于墓主为吐谷浑王族,但苦于没有直接证据。“血渭一号”大墓出土的金饰品这次,考古工作者在“血渭一号”墓发掘出土了一枚银质印章,印面中间有一只骆驼形图案,印面两个边缘有一行吐蕃文,吐蕃文翻译过来就是“外甥阿柴王之印”。考古专家介绍,“阿柴”是吐蕃人对吐谷浑的称呼。吐蕃为了对吐谷浑进行控制,长期保持王室的联姻,从而形成了特殊的“甥舅关系”。这枚印章不仅印证了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而且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与族属。专家们根据这座墓葬中树木年轮测年推断,这座墓葬应为公元年左右建成。由此推断,该墓墓主应是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至此,该墓墓主身份初步确定。莫贺吐浑可汗是谁呢?这在敦煌残卷中有记载,他的母亲是一位吐蕃公主,名为墀邦。公元年,墀邦嫁给了吐谷浑王,生下了莫贺吐浑可汗,他的印章中所写的“甥”,正是对吐蕃国主的自称。他曾会见过金城公主那么,这位吐谷浑王有什么丰功伟绩呢?公元年,吐蕃灭了吐谷浑之后,吐谷浑原来的王族几乎都逃亡了。吐蕃便在归附的吐谷浑人中又立了一个王。这个“莫贺吐浑可汗”便是这位王的后人。“莫贺吐浑可汗”在敦煌文书《吐谷浑纪年》残卷中曾提到过,这份敦煌残卷简略记录了莫贺吐浑可汗几年间的大事。通过对残卷的释读,我们知道,莫贺吐浑可汗常居住在羊山堡(今青海湖一带),他的政事包括举行圣寿大典、户口大清查、调整个别官员的官职等等。在敦煌残卷中,我们还能看到他接待了金城公主。“血渭一号”大墓,可见明显分层金城公主是历史上著名的和亲公主,本名李奴奴,唐中宗李显养女。景龙四年(年),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巩固了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年,吐蕃赞普迎娶金城公主为妃,公主与迎婚使臣经过吐谷浑地界,墀邦与莫贺母子俩在羊山堡会见了金城公主,并举行了盛宴,奉献了各种礼品。莫贺吐浑可汗会见和接待金城公主,是吐谷浑国当时的一件大事,所以会写在官方纪年书上,也就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敦煌残卷。在残卷上,我们还能看到,此后两年,莫贺又娶了两名妃子,一是吐谷浑的贵族女子,一是吐蕃的贵族女子。此外,几乎没有多少大事可说。这就是我们在文献中能知道的关于莫贺吐浑可汗的所有历史信息了。一千多年后,雄踞高原一隅的吐谷浑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吐谷浑灭国之后,归属吐蕃的吐谷浑“莫贺吐浑可汗”,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安息之所,竟然会以一种神秘、怪诞、离奇、玄幻的方式,出现在后人的面前。撰文/黄建强图/资料图片历史眼古浪有个清凉寺,“三千铁脚僧”留传奇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有一座清凉寺。这是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寺庙,不过古老的寺庙早已不复存在,现存寺庙为复建。但寺庙中一株巍然屹立近年的柏树,却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清凉寺的故事。清凉寺之名与五台山有关。古浪土门《重修清凉寺记》记载了寺院的历史传奇与民间传说。土门清凉寺初建于唐宪宗元和五年至十五年(-年)间。当时凉州被吐蕃占领,有一五台山游僧,自称是“大统清凉国师”的弟子,逢缘在此修建清凉寺。古浪土门清凉寺建成后,香火鼎盛四百年而不衰。到西夏时,凉州为西夏辅郡。西夏国君来到古浪土门清凉寺,入寺拜佛,祈求国运昌盛。之后,下诏扩建清凉寺,兴造浮屠。当时清凉寺僧众近人,个个习武精良,号称“三千铁脚僧”,威震河西。清凉寺古柏民间传说,北宋年间,西夏割据,杨宗保带兵西征却被围困,急忙向朝廷求救。穆桂英率十二寡妇出征解围,不料在虎狼关(古浪峡)中了埋伏,于是她指挥众军沿着黄羊踩踏出的小路突围,却在土门清凉寺遭遇西夏“三千铁脚僧”阻击。铁脚僧个个武艺高强,穆桂英打了整整三天三夜才突围出去。这自然是人们的附会传说,实际上北宋时期,宋朝的疆域并未到达河西古浪一带。杨宗保征西、穆桂英率十二寡妇出征均是民间口头传说而已。但西夏铁脚僧参与战争,确真有其事。史载,公元年,成吉思汗派蒙古大军进攻西夏西凉府,在古浪土门首战,寺内众僧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蒙古大军火攻,寺院化为灰烬,一众铁脚僧殉难。此战之后,民间有一传说,三年后的年,在寺院土台的废墟上长出了一棵小柏树,传言“僧魂附柏,青春永年,清凉不灭”。人们将长有那棵柏树的土台称之为“柏台”。如今这棵古柏依然挺立在古浪土门镇,枝繁叶茂。撰文/黄建强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