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检查发现,您的重建血管和刚手术后没有什么改变,放心吧。”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杨牟拉着患者于大爷的手,郑重地对他说,“科室创新性使用的新技术——‘腹直肌后鞘+壁层腹膜重建长段血管’可以说,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
这一刻,杨牟等了近三年。而这场“千日之约”,还要从年4月的那次手术说起。
棘手病情牵动七个科室神经
因为腰部疼痛一个多月且反复腹痛一周的于大爷终于在多次发烧医院就诊。“起初我们以为就是普通的肠胃炎。可虽经过外院治疗,却一直未能有所好转,所以我们医院。也幸好是来了这里,不然我父亲的命就没了。”回想起于大爷的情况,他的儿子仍然心有余悸。
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于大爷患有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结合病史考虑感染性动脉瘤可能性极大。“入院后我们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查找有无感染的证据。经过3次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但结合病史及影像资料,我们高度怀疑为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杨牟介绍说,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类由于损伤、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腹主动脉局部破裂,形成动脉周围搏动性血肿的疾病,其血肿瘤壁由非血管壁的结缔组织包裹形成。“此病发病率低,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为血管外科的世界性难题。因为腹膜后组织因局部感染黏连重,手术难度非常高,并且术后面临着严重的再感染风险,死亡率极高。”
杨牟(左)与患者
为了最大限度保证于大爷安全,并以最小创伤完成手术,血管外科和麻醉科、感染科、营养科、内分泌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七个科室进行了多次会诊讨论,每个科室给出了相应意见,制定出最优手术方案,并指导患者的术前准备及管理,把患者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以争取其顺利度过围术期手术。
12小时创新性技术初见成效
“这就是一场战役。”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鲁滨回想起当时的手术场景记忆犹新。“因腹膜后感染组织黏连严重,边界不清,手术难度比预想的要大的多,只能一点点分离组织,手术进展比较缓慢,部分手术人员产生了焦躁情绪。”
但杨牟却“稳坐钓鱼台”,为缓解团队成员的焦虑,他边手术边用“战役”来解释术中情况:用“零敲牛皮糖”的战术思想游离感染性假性动脉瘤,“腹主动脉阻断”就是“阻击战”……
在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的全力配合下,血管外科医生轮番上阵,最终,经过12个小时的艰苦奋斗,杨牟成功将“腹直肌后鞘+壁层腹膜”缝合成管状结构,做成“人字”形分支血管,成功重建了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吻合完成后血管搏动良好,动脉造影显示血流通畅。手术顺利结束。为防止出现血管破裂大出血时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在造影后,血管外科准确测量患者血管直径,备好覆膜支架,以备出现问题时及时应对。
“千日之约”从出院那刻生效
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国龙告诉记者,手术虽然成功实施,但术后面临的问题不容有失。“因为巨大手术创伤、术中大量失血、下肢缺血及感染的影响,患者术后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在感染科、监护室、营养科、内分泌科等科室专家的全力支持配合下,“过五关斩六将”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最终顺利出院。
“因为是首次实施此类手术,且在国内外专业文献中均未能查找出相关手术资料,所以面临着众多不确定性,最大的风险就是‘血管’破裂、吻合口哆裂大出血。所以我们和于大爷进行了‘约定’,医院复诊。”刘国龙说,“这一约就是将近三年。如今,看着于大爷无任何异常,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能放下了。”
年与年副主动脉CTA检查对比
这期间,有了成功经验的血管外科团队,又在主任杨牟、副主任张居文、车海杰的带领下实施了七台此类手术,“效果都很好,‘腹直肌后鞘+壁层腹膜’重建长段血管技术也日渐成熟。杨牟主任带领我们总结经验,负重前行,在国内会议上多次交流,获得同行的赞赏,并在国外及国内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刘国龙说,“但我们也不会掉以轻心,依然会紧密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毕竟敬佑生命是我们的初心使命。”
守护生命通道,生活习惯是关键
“提到血管疾病,人们往往只想到心脑血管疾病,其实人体内的血管系统非常复杂,血管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通往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血管外科诊治的血管疾病指的是除了心脏和颅内血管以外的其他动静脉和部分淋巴疾病。”。
杨牟表示,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盐、高糖、高油饮食的增加,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血管就像河道一样会发生淤积或其他病变,使血流不畅,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相关的疾病及症状。“有的人快走或者慢跑时,发现腿会酸疼,但休息一会就好了,很多人认为是运动过度或者骨头有问题。其实,运动后的下肢疼痛、麻木、酸胀不适,也有可能是下肢血管病。而破裂死亡率极高,但却往往无明显症状的主动脉瘤其实通过简单的超声就能发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体检,是守护好生命通道的最佳方式。”
而对于已经罹患过血管疾病的患者,千万不要以为进行了手术或者其他治疗手段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一定要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因为临床上由于心理大意,逐渐放松甚至放弃复查,最终导致不可挽回后果的病例并不少见。
“血管通路是透析病人的‘生命线’,一定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