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血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9年,宋时轮在宴会上握住饭店老板娘的手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m.39.net/pf/a_5154125.html

年5月27日,上海战役取得全面胜利。这意味着上海终于迎来解放,上海群众也将过上安宁日子,大家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原新四*联络部长*进入上海市后,同样深感喜悦。思索一番后,决定举办一个小规模宴会,邀请自己的好友前来庆祝。

宋时轮时任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淞沪警备区司令,他与*本就是好友,此次聚会自然也少不了他。除几位好友外,*还邀请了锦江饭店的老板娘董竹君等人。

董竹君

解放*进入上海后,为了不打扰上海人民,硬是在大街上打铺盖。都是正在长身体的年轻小伙子,成日里干馒头配白开水,老百姓心疼得很,纷纷叫他们到家里去吃饭。解放*却怎么也不肯,说这是*队里的规矩: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想当初国民*进驻上海的时候,那模样别提多嚣张了,一个接一个地在城中大肆搜刮,连吃带拿,哪里手软过?解放*这些做法深深感动了城中老百姓,上海各界人士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面对*的盛情邀请,自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些疑问了,邀请上流人士合情合理,但为什么要邀请一个饭店老板娘?还说是重要客人?

宴会重逢,激动握手

*之所以会邀请董竹君,是为了感谢她。除了锦江饭店老板娘这层身份,董竹君还有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我*的“亲密友人”。这些年里,董竹君一直默默帮助革命人士,邀请她来这场宴会,那是应该的。

经过一番打听,*特意将这场宴会的地点选在华龙路一间公寓。那里地理位置好,平时人流量也挺多,热闹极了。

值得一提的是,宋时轮天性不喜欢凑热闹,打从一开始就不准备去,还是*好说歹说才勉强同意。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聚会让宋时轮遇见了“老熟人”,这一趟来得真不亏!

潘汉年

当时,为了表示对这场宴会的重视,潘汉年和宋时轮很早就出门了。率先到达的两人坐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还十分投缘。正当两人聊得热火朝天时,公寓的门被再一次推开,一位女子出现在大家面前。

气度不凡的她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宋时轮心里也十分好奇。他顺着大家的视线望去,这一看可把他给惊了,倒不是说这女子有多美,而是自己的老熟人。

没错,这个推门而入的女子正是锦江饭店的老板娘,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董竹君。宋时轮之所以称董竹君为老熟人,那是因为在多年前曾和她有过一次交集。确切地说,董竹君在宋时轮最艰难时伸出援手,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里,只不过后来两人却再也没见过面。

如今好不容易见到了,这怎能让他不激动、不惊喜呢?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董竹君走到身边,宋时轮就连忙走上前向她问好,并紧紧握住她的手,让在场的客人十分震惊,董竹君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吓了一大跳,她疑惑道:“您认识我?”

宋时轮

宋时轮明白自己失了风度,赶忙将手撒开,对董竹君解释道:“是我太冒失了,您别误会。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宋时轮。20年前在锦江川菜馆,当时我的处境很艰难,是您毫不犹豫帮助了我,您不记得了吗?这么多年,我就想着如果能再见您一次,一定要好好谢谢您!”

董竹君这次恍然大悟,原来这名*官是当年自己帮助的那位共产*人,她不禁感叹命运真是太奇妙了!那么,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切都要从饭店老板娘的传奇人生说起。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洋泾浜畔。父亲名叫董同庆,是一名不起眼的*包车夫,母亲则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空时便到富人家做佣人补贴家用。夫妻俩的收入都很微薄,日子也过得十分拮据。

但二人仍对生活充满热爱,特别是女儿出生后,这个贫穷的小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董竹君生得活泼可爱,邻居们都喜欢逗她玩。说来也奇怪,那么点大的孩子,什么事情只要说一遍,她都能记住。这可是读书的好苗子!夫妻俩发现女儿的天赋,想送女儿去读书。

晚清时期,清*府腐败不堪,任由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社会掀起反革命思潮。时局动荡,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一家人能吃饱饭才是最要紧的事。邻居们都说:“女孩子总归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董竹君的父母不为所动。女孩怎么了?女孩也应该有读书的机会!他们深知自己吃过没文化的亏,不想女儿重蹈覆辙。在众人不解的眼光中,夫妻俩坚持送董竹君去私塾读书,希望女儿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读书需要钱呐,夫妻俩从此以后更加拼命赚钱,常常忙得脚不沾地。做父母的,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

就这样,年仅六岁的董竹君在父母的支持下来到私塾念书。聪明好学的她没辜负父母的厚望,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学校里的老师对董竹君很是喜爱,常常当着同学们的面夸赞道:“只要董竹君同学坚持好好读书,以后肯定会有大出息!”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父母得知女儿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后,心里十分高兴,赚起钱来也愈发拼命。可人毕竟不是机器,劳累过后总是需要休息的,如果总是没日没夜地干活,早晚有天会把身体拖垮。

果不其然,在董竹君12岁这一年,董同庆病倒了。劳累过度,导致身体免疫力变差,一不小心就染上了风寒,却还是没有引起重视。

等到实在扛不住了,医院。当时,董同庆的病情恶化得很严重,医生连忙为他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好几次险情,差点就没挺过来。抢救过来后,夫妻二人面临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本就贫穷的家庭带来了沉重一击。

董同庆作为董家的顶梁柱,是最重要的存在。他要是死了,这个家也就塌了,为保住丈夫的命,母亲只好四处找人借钱。他们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家里完全帮不上忙,认识的朋友也就是那几个街坊邻居,都不是什么有钱人家。最后,母亲还是把医疗费凑够了,只不过钱款来源很复杂。

贫苦出身,流落风尘

这次患病,让董同庆落下了病根,身体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强壮,拉*包车的工作不能再继续了。母亲暂时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在有钱人家帮佣。一家人的生活,全都依托在母亲一个人身上。那段时间,董竹君家里再也没有欢声笑语,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接一声的叹息。

母亲的工资微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拿不出董竹君的学费,只能忍痛让女儿退出私塾。懂事的董竹君没有多说什么,她明白家中不易,转而安慰父母:“爹、娘,你们放心吧,我没事的。现在家里困难,不去读书也没什么。”

看着懂事的女儿,夫妻俩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可更大的危机还在后头,当年为了给丈夫治病,母亲借了不少钱。如今董同庆已经出院,债主们心里按捺不住,隔三差五就上门来讨债。

看着年幼的女儿和疲惫的妻子,董同庆十分愧疚,甚至觉得自己就不应该借钱去看病。可事情已经发生,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后来,夫妻俩拿出最后的存款还给债主,还是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夫妻俩再也无法承担起供养董竹君的责任,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她送出去。可是要送到哪里去呢?时局动荡,谁会愿意让家里多出一张嘴?

万般无奈下,夫妻二人决定将董竹君送到“长三堂子”,也就是所谓的青楼。试问全天下哪有父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种地方?夫妻二人的心里在滴血。

董竹君却表现得十分平静,她明白如今家中债台高筑,父母也是迫于无奈才这样做。就这样,在父母的安排下,12岁的董竹君来到“长三堂子”拜师学艺。契约里这样写道:董竹君将在“长三堂子”卖艺,以此为父亲董同庆抵债。三年为期,在此期间,卖艺不卖身。

来到这里,就意味着要摒弃以前的一切,以一个新的身份活着,董竹君也不例外。很快,她就有了一个新名字——杨兰春。这里的姑娘都是苦命人,互称姐妹、互相陪伴。

董竹君当时年纪还小,大家都对她很照顾,因此并未受到什么欺负。但“长三堂子”的老鸨对她很不客气,因为董竹君的长相实在是太出色了,老鸨想要利用董竹君的美貌敛财。可是契约里白纸黑字写着“卖艺不卖身”,这让老鸨大为气恼。

再说董竹君这边,她上过学、读过书,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使深陷泥潭,却也不能自甘堕落。在“长三堂子”里,她是最特别的一个。别的姑娘表演完后,往往寻个舒服的地方休息,或是几个小姐妹一起聊聊天。董竹君总是捧着一本书安安静静地看着,她在熬,只要熬过这三年,她便可以重获自由,回到父母身边。

可命运的转机却悄悄出现了。在“长三堂子”,董竹君遇见了她的真命天子——夏之时。

前文中提到过,“长三堂子”是一座青楼,既是青楼,那便是鱼龙混杂之地。也正因如此,它成了极佳的掩护场所。除去那些寻欢作乐的客人,这里还聚集着不少革命*人,在这些人当中,有一名叫做夏之时的年轻人。夏之时曾经在日本留学,学有所成后回国,之后还在辛亥革命时期率兵起义,是一名响当当的革命者。

机缘巧合下,董竹君和夏之时相识了。在交流过程中,夏之时领会到董竹君身上的抗争精神,而董竹君也十分钦佩眼前的这位革命志士,两人成为了朋友。

后来一段时间里,夏之时常常和朋友们来此商议要事,每次都点名要董竹君作陪。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愫。可惜好景不长,因为种种原因,夏之时被列入抓捕名单,只身一人躲在旅馆不敢露面。董竹君因为担心他的处境,整日茶饭不思,人也日渐消瘦。

青楼女子摇身一变为都督夫人

老鸨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认为夏之时已经自身难保,再也不能护着董竹君,于是强迫董竹君接客,为她赚钱。

得知这一消息的夏之时坐立难安,当即决定要为董竹君赎身,但这个提议却遭到了董竹君的严词拒绝。也许是因为难堪,又或者是因为别的什么,总之,她最后没有答应。

夏之时

正当夏之时心灰意冷时,董竹君却喜笑颜开出现在他眼前。原来董竹君装病躲在房间,将门口的小厮支出去买药,自己趁老鸨不备逃了出来。董竹君并非不想跟夏之时离开,而是不想被心爱的男子以买卖的方式带走,骨子里的骄傲不允许她这样做。

见到董竹君的那一刻,夏之时喜极而泣,当即表示自己要和她结婚。董竹君没有直接答应,而是提出了几个要求:“要我嫁给你可以,但我有两个要求。首先我董竹君只当正妻,不做妾室;其次,结婚后,我想去日本留学。”对于这些要求,夏之时没有任何意见。

当时,夏之时是四川省都督,大家都劝他不要与“清倌人”纠缠,以免跌了身价,言外之意就是董竹君配不上他。夏之时对此不屑一顾,在他眼里,董竹君从来就不是什么青楼女子。

就这样,在大家的反对声中,两人结为夫妇。而夏之时也没有忘记对妻子的承诺,婚后不久就带她来到日本求学。在日本这段时间,是董竹君此生最幸福的时刻,原本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么甜蜜下去,可偏偏事与愿违。

年,夏之时接到命令,不得不返回国内。离别之际,董竹君泪流雨下,夏之时也是满脸不舍。就这样,夫妻二人分隔两地。丈夫走后,董竹君几乎很少外出,每天都在专心学习。期间,夏之时雇来日本家教为董竹君授课,后来还特意将自己的弟弟送过去陪她,其中不乏有监视之意,两人的感情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变化。

几年过后,董竹君回到中国,来到丈夫家中和他父母一起生活。董竹君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过上幸福生活,反而陷入了水深火热中。原来,夏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夏母眼高于顶,对董竹君这个儿媳很不满意,认为她配不上自己的儿子,决心将她扫出家门。

董竹君根本不在乎夏母的态度,在她心中最重要的是丈夫,是这个家庭。夏之时在外奔波干革命,她就负责在家中操持家务,免去丈夫的后顾之忧。渐渐地,夏母也就不再说那些难听的话,也不再撺掇着要儿子另娶。

可没想到,夏之时这边又出现了状况。原来,时局动荡,夏之时的兵权被解除,失意的他从一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英雄,变成了一个只知道提笼逗鸟、吸食鸦片的乡绅老爷。

一开始,董竹君常常陪在丈夫身边劝慰,希望他能重新振作起来。夏之时对此充耳不闻,毫无改变之意,这让董竹君很气恼,但还是坚持劝他。

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董竹君对夏之时彻底失望。当时,董竹君已经为夏家生下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眼见到了读书的年纪,她去找丈夫商量读书的事。可丈夫却一口回绝:“女孩子不必读书,让我们儿子去就行!”

平时,夏之时经常对女儿们大喊大叫,完全没有一个父亲的样子。董竹君原以为是孩子太多,他嫌吵闹,此时她彻底明白了,是丈夫根本不重视女孩。既然三观不合,那也不必勉强在一起。心灰意冷之下,董竹君决定带着女儿们与夏之时离婚,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离开夏家后,董竹君和孩子们来到上海,凭借自己的好手艺开了家餐馆。因为价格实在、味道好,客人们络绎不绝。安顿好的董竹君始终不忘追求先进思想,不断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参加各种活动,俨然一副新时代女性的模样。后来,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就连*金荣、杜月笙这种有头有脸的大佬也常常光顾。

与宋时轮结识,并赠予他八千大洋

年,在蒋介石的安排下,国民*特务无孔不入,大肆逮捕、屠杀共产*人。在反动派的重重打压下,上海*组织被迫转入地下。

两年后,宋时轮义无反顾来到上海,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组织继续干革命。可没想到,没来几日,钱包就被偷了,双腿也受了伤,不得不露宿街头。就在宋时轮走投无路时,他遇见了几个同志,他们都是来上海寻找组织的。

其中有一人名叫李棠萼,他是*埔6期生(宋时轮是*埔5期生)。看着自己的校友、同志如此落魄,心中十分不忍。

锦江饭店

可他也是穷学生一个,身上没有多余的盘缠,无法资助宋时轮。突然,他脑子里闪过一个身影,那就是锦江饭店的老板娘——董竹君。董竹君是一名进步女性,对革命事业十分支持,李棠萼以前还给她传达过进步思想,两人之间有一份情谊,她一定会帮助宋时轮。

于是,李棠萼亲笔写下一封书信交给宋时轮,并嘱咐他到十里洋场的锦江饭店找董竹君。情势紧迫,宋时轮接过信后立马前往锦江饭店,可是这饭店实在过于豪华,出入的都是些上流社会的人士。宋时轮在门口踌躇了好一阵,始终不敢进去。

最终饥饿战胜了恐惧,宋时轮小心翼翼地走入餐馆,一见到董竹君连忙将信件交给她,并表明是李棠萼介绍自己过来的。董竹君打开信一看,果然是李棠萼的笔迹,信中表明宋时轮革命者的身份,最后希望董竹君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董竹君也爽快,当即安排人将宋时轮送去旅馆休息,一切费用由她承担。在宋时轮休养期间,她还利用多年积攒的人脉帮助宋时轮寻找上海地下组织,很快就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待到宋时轮身体好转,组织委派的任务也下来了,他很快就要前往新战场。临别之际,董竹君赠予他八千大洋,这是她这些年的积蓄。宋时轮不肯接受,可董竹君却执意要给,说要支持他的革命事业,宋时轮只好收下。

宋时轮

直到告别时刻,董竹君都不知道这位年轻人的姓名;更不知道正是因为有了这笔钱,宋时轮才能顺利招兵买马、参加革命,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第九兵团司令。

相认后,宋时轮和董竹君成为好友,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直到年,宋时轮与世长辞,这份革命友谊才画上句点。在追悼会上,董竹君满怀深情写下了一首诗:“六十年前沪识君,微薄奉赠奔前程。戎马一生功卓越,将勇风范启后生。”以此纪念二人的深厚情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