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血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佰台词我们的旗帜终将飘扬在富士山头 [复制链接]

1#

在电影《八佰》里面有这样一幕,升旗战斗结束以后,一位学生在念某位*官写给妻子的家书:

玉芝吾妻爱鉴:我今随队赶赴罗店,奉命增援,原属本分。但亲老家贫,妻少子幼,难免心忧。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双老体弱,当依时加衣强饭。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终有一日,我们的旗帜终将飘扬在富士山头。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

这份家书读起来,其中某些句子确实很感人,口号也很让人振奋,但总感觉上下文衔接上有些错乱,逻辑不够顺畅。没错,这是把几份遗书编凑成的一封家书。内容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

谢晋元剧照

战士在前线领到死守任务,或者决定与阵地共存亡时,一般会写下遗书,对上级对家人有所交代。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激烈进行中,谢晋元决定与阵地共存亡,曾给上级和家人都写过诀别信:

他在给师长孙元良的信中说:“职以牺牲的决心,奋斗到底。在未完全达成任务前,决不轻率怠忽。成功成仁,计之熟矣。”写给副师长冯圣法的信中说:“在职未牺牲前,全营官兵,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

广西学生*

写给妻子信中说:“为国杀敌,是革命*人素志也;而*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复门衰祚薄,亲者丁稀,我心非铁石,能无眷然乎!但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也。老亲之慰奉,儿女之教养,家务一切之措施,劳卿担负全责,庶免旅人之分心也……”

谢晋元的信中有誓死的决心,有亲情的温暖,虽在文采方面稍有欠缺,但编剧稍微改动,加入到电影中,则能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让电影更有感染力。可惜编剧最终选择了将胡琏的遗书和广西学生*的竹林遗言——终有一天将我们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富士山头,糅合到了一起。这份家书看似精彩,但得知是搬运别人东西时,就感觉像吃了一只苍蝇。

以笔者接触的电文、遗书来看,不论文采和感染力,国*当中写得最好的当属胡琏在年担任石牌要塞防御,决心与阵地共存亡时写给父亲、妻子的遗书及一份祭天书。石牌保卫战不论战争规模还是战略意义都远胜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王耀庆还曾在央视的节目《见字如面》朗诵过胡琏的遗书,非常催泪。当然这不是今天笔者要描述的重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网上搜索。

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是“我们的旗帜终将飘扬在富士山头”以及背后的主角——广西学生*。

九一八事变以后,桂系积极拓展兵源,其中就包括学生。广西曾先后组织过三届学生*。年,两广事变爆发后,第一届广西学生*招收了多人,事变失败以后解散。年10月,淞沪会战爆发以后,广西组织第二届学生*余人赴武汉、安徽等地配合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工作。

年10月,日*占领广州、武汉,广西告急,但此时广西部队已大部分被调到前线,当局于11月再次动员组织第三届学生*。此时广西已进入抗日救亡高潮,学生们踊跃报名,原计划招收名学生*,但报名人数达到了人。最终广西当局决定录取人,组成3个团,在广西桂林进行集训。

学生*主要负责抗日宣传、动员群众、保障战时后勤,协调*民关系等工作。但也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些作战任务。由于学生*训练时间短,武器装备差,作战能力弱,只能担负一些侦查和迟滞日*增援的任务。当日*小股部队前来侦查或者扫荡时,学生*便发动当地村民进行抵抗。

广西大学校长马*武号召学生抗日

中央社曾以《广西学生*之英勇战机大岗一役敌*无生还》报道学生*事迹,其中写道:“当敌由钦州大举北犯时,广西学生*十人,方在大岗一带督导空舍工作,闻敌将至,乃纠合附近乡民数百,以土著武器,据险设伏,敌斥候部队无一生还,旋敌大队拥至,包围攻击,始从容引退云。”

年底,中国调动14万兵力发动反攻昆仑关战役,经过反复拼杀最终夺回昆仑关阵地。日*21旅团基本被歼灭,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年初,日*为了给21旅团报仇,重新调集兵力,制定了《宾阳会战指导方案》,决定在1月下旬在宾阳以南地区与中国*队决战。

就在日*向宾阳扫荡的过程中,有一支学生*在宾阳县郊的莫陈村组织村民抵抗,战斗过程中被日*包围。当时的学生*装备非常落后,每人只配有2枚手榴弹,一半人左右配有步枪,大多使用的是村民自制的土武器。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用光了。但此时日*兵力也很紧张,为了减少损失,数次向村内广播,要求学生*投降。学生*抱着死守家乡,杀敌报国的信念,坚决抵抗。最终全部战死在莫陈村。

在漫长的14年抗日战争当中,这样的牺牲远远算不上什么,历史没能记录下他们的名字、模样、人数,也许斗转星移之后,这些默默无名的战士最终会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在日*打算战场时,在学生*阵亡的竹林中却发现竹子上刻有一句豪迈的口号:“终有一天将我们的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富士山头”

在如此困难的抗日形势下,竟然有如此坚定的信念,日*也被这誓死抵抗的气节感动。有士兵把这节刻有字的竹节锯下来,并于战后带回了日本,设案供奉。年,日本*第五师团老兵宫崎宫司和田村克喜访台,将该竹节赠送给了国*历史文物馆,才使这一悲壮故事重现天日。目前该竹节仍然作为历史文物馆珍藏文物,陈列在展览馆中。

在抗日战争期间,学生这一团体曾发挥过特殊作用,作为新思想的受众,他们的民族救亡意识要高于一般民众。而他们又像纽带一样,将这些新思想不断传播给基层村民,通过不断宣传发动,激发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的意识。在广西学生*运动过程中,也有不少人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也正因此,在桂南会战结束日*撤出广西以后,广西当局于年8月,借口学生*“赤化”,将其解散。

而直到年,国府当局才意识到知识青年对于抗日战争的作用。蒋介石在9月16日的一次演讲中,号召知识青年积极参*,并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的口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