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40223/4342721.html虽然甘露子模样讨喜、口感清脆,但是囿于它们的风味,并不是特别适合鲜食和炒制,送进酱菜缸仍旧是这些宝塔菜的理想归宿。又到一年的腌菜季节,不妨去市场上买一些新鲜的甘露子,也来体验一下大自然*斧神工带来的特殊口感。
文
史*
图
张洋
中国人吃饭讲究色香味意形,除了嘴巴的享受之外,还必须让眼睛也愉悦起来。于是,菜肴的造型也成了厨师们比拼的主题,用鸡蛋做小白兔、用萝卜雕牡丹花之类都是基本功,手艺高超的师傅甚至会有用豆腐刻八仙过海的超级技艺。其实,有些蔬菜并不需要精雕细琢就已经呈现出完美的形态,甘露子就是其中之一。
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尝到六必居的八宝酱菜时,颇为惊异。惊异的不是那种甜咸适中的口味,而是混杂在苤蓝条和花生豆之间的一个个形状像田螺、但是口感像萝卜的小菜。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这八宝酱菜真是良心商品,这么低廉的价格还能玩出这么精致的手工花样。后来才知道,这些田螺一样的小菜根本就不是雕刻的萝卜,而是天然长成的甘露子。
甘露子与薄荷同属唇形科
从野草到世界性蔬菜
甘露子与萝卜没有丝毫关系,它们倒是与薄荷、罗勒属于一家子,都是唇形科家族的成员。只不过,唇形科的这帮家伙通常都是为餐桌贡献叶片的香料植物。这大概是人们很难在甘露子和唇形科植物之间建立起联想的原因。毫无疑问,甘露子也会开出嘴唇一样的花朵,而其如宝塔、螺丝一般的块茎早就进入我们祖先的饭碗。
有学者认为,宋代之前就已经有人食用甘露子了,但是并没有确切的文献。在最初的文献里,甘露子还与草石蚕搅和在一起,并不能详细区分二者。后者也是同属于唇形科的块茎类食物,只是更像桑蚕的模样。
关于甘露子的正式记载最早出现在元代王祯的《农书》中,“甘露子,蔬属也。苗长四五寸许,根如累珠,味甘而脆。故名甘露也……可用蜜或酱渍之,作豉亦得”。这说明在元代甘露子就已经端上了人们的餐桌,而那时人们就发现腌渍酱菜是甘露子最好的归宿。
明清之际,甘露子的栽培得以推广开来。李时珍也将这种蔬菜写入了他的《本草纲目》之中。书中对甘露子有这样的描述——“秋时耕犁,遍地皆是。收取以醋淹作菹食。冬月亦掘取之”,这说明当时甘露子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栽培和食用的菜品了。
甘露子有一大堆小名——宝塔菜、螺丝菜、地环儿、地蚕、地牯牛、地钮、旱螺蛳、罗汉菜、益母膏、米累累、地母、地蕊、螺丝钻、螺蛳菜,也说明了这种蔬菜分布之广。
19世纪,甘露子被一名俄国医生带到了法国,意外地受到了欢迎。于是甘露子在法国扎下了根,被当地人接受并喜爱。就这样,甘露子完成了从野草到世界性蔬菜的完美蜕变。
甘露糖和水苏糖
说到甘露子,人们的第一感觉是这东西肯定带甜味,还有就是这东西跟甘露糖有什么关系?
在糖类物质中,并不是所有种类都是有甜味的。我们平常能接触到的有明显甜味的糖通常只有果糖、蔗糖、葡萄糖和乳糖。这四者的甜度以果糖最高,蔗糖的甜度大约是果糖的2/3,而葡萄糖的甜度又是蔗糖的0.7倍,至于乳糖就只有蔗糖的0.4倍了。
甘露糖则是几乎尝不出甜味的糖类物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甘露子中的甘露糖很少。倒是柿饼上的白霜的主要成分都是甘露糖。而甘露子块茎中所富含的糖类物质其实是水苏糖。
水苏糖是天然存在的一种四糖,其分子结构是:半乳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与甘露糖类似,水苏糖也没有明显的甜味,它们的甜度只有蔗糖的22%。虽然不能作为甜味剂使用,甚至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是水苏糖也有自己特别的作用,就是为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提供食物。
人体从来就不是孤单的个体,我们身上存在的细菌要远远多于人体细胞。而这些细菌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比如皮肤上的乳酸菌可以维护弱酸性环境,抵御其他病菌感染;而肠道里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可以通过发酵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并且抑制杂菌生长。
水苏糖就是这些肠道微生物的食物之一。要想让这些益生菌奋勇作战,提供充足的粮草必不可少,所以在调节肠道内环境方面,水苏糖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伪装虫草的真身
甘露子又被称为草石蚕,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是正版的石蚕。正版的石蚕实际上是兰科血叶兰属植物血叶兰的块茎,也被称为石上藕,是一种颇为名贵的中药。虽然石蚕模样与甘露子非常类似,都是个头却比甘露子要小很多,质地也要硬很多,再加上数量稀少,并不能作为常规供应的蔬菜出现。
在餐厅里,能够与甘露子搭档的就是同属于唇形科的植物地笋了。虽然叫地笋,但是它们的块茎并不像笋子。白白胖胖的身体加上明显的环节纹理,简直就是活脱脱的蚕宝宝的模样。于是在很多餐馆中,会把油炸之后的地笋当成冬虫夏草供应。虽然冬虫夏草也没有什么神奇的功用,但是相较于地笋,两者的身价真的是天差地别。所以,下次在点菜的时候,千万不要被一盘油炸地笋给蒙了。
年5月,北京大兴西瓜节上的异形西瓜。图片来源:北晚新视觉
那些模样奇怪的“人工”蔬果
除了甘露子这种天然长成的宝塔菜,其实通过一些人工手段也可以得到模样怪异的蔬果。其中又以各种甜瓜西瓜为多。近年流行的方形西瓜和人形娃娃果,都是通过在幼嫩果子上套模具、控制果子生长形态的手法来达到目的。在果实生长过程中,因为受到了模具的限制,从而长成了特殊的形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果实都能适应模具,变形可能性比较大的还有葫芦家族的各种瓜类。它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就如同葫芦娃一样本领强大,于是成为了水果商人的新宠儿。
虽然甘露子模样讨喜、口感清脆,但是囿于它们的风味,并不是特别适合鲜食和炒制,送进酱菜缸仍旧是这些宝塔菜的理想归宿。又到一年的腌菜季节,不妨去市场上买一些新鲜的甘露子来,也来体验一下大自然*斧神工带来的特殊口感。
延伸阅读
植物学家的锅
莲:蔬菜界的“百变星君”
(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精彩内容)
中国烹饪杂志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创刊于年,发行遍及海内外。
新浪微博:
中国烹饪杂志
点击以下图片,即可进入《中国烹饪》发行部官方微店订阅本期杂志。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