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血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味潮汕美食之薄壳地图,一篇了解薄壳 [复制链接]

1#
正规的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薄壳,学名“凸壳肌蛤”(拉丁文:Musculussenhousei),又叫海瓜子,生活于盐度较高的海湾或岛屿的滩涂中,是广东潮汕地区和福建东南部特有的海产品,味道可口,营养丰富。

旅游美食不分家,每一次上路何尝不是一次饕餮之旅;这次我想好好品尝这种潮汕特有的小吃,然而还没去之前,先在这里做好功课。

一开始,我很纠结薄壳的读法,网上搜索,很多回答是báoqiào,但潮汕人读bóké;查询汉典,báo和bó都有厚度小的意思,但两者并没有专用含义;qiào和ké虽然都有坚硬外皮的字义,不过ké形容贝壳多一些;再加上尊重历史,约定俗成,就好像六安是读lùān,我认为薄壳读bóké最好,báoké次之,báoqiào最逊。

另外,几乎所有网络百科都把这种贝类称为“寻氏肌蛤”,但知乎有大神查遍《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并未找到此名,我搜索了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atalogueofLife,CoL),世界海洋物种登录(WorldRegisterofMarineSpecies,WoRMS),以及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版,也都没看见寻氏肌蛤这个译称,倒是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出现了凸壳肌蛤;尽管两者都是同一个拉丁文名字,但寻氏肌蛤来历不明,出处不详,所以我认同薄壳的中文学名应该是“凸壳肌蛤”。

薄壳长啥样子?

薄壳有点像贻贝,当然,只是外形像而已,大小就明显不同了,颜色也不一样;说来有趣,两者都是海鲜品,制成干货后,一个是米一个是菜,一个是潮汕特有,一个是全球都有,像是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

贻贝和薄壳的比较,贻贝应该是比较大,图不大好

薄壳有不同的颜色,每当生殖腺成熟时,雌性呈橙*色、雄性呈乳白色,但两者味道并没有差别。

《澄海县志》多年前这样记载:“薄壳,聚房生海泥中,百十相黏,形似凤眼,壳青色而薄,一名凤眼蚬,夏月出佳,至秋味渐瘠”,这一段文字既描绘了薄壳的模样,也写出夏天是它的收成季节、品尝季节,8、9月份时,个大味足,采割最佳,秋风来时,味道寡淡,彼时只能拿来喂鱼虾鸡鸭了。

还有一件事补充一下,网上一度流传每颗薄壳都有一条“寄生虫”,其实这“寄生虫”是它的一个消化器官,叫做“晶杆体”,已有辟谣,这里不赘言。

为什么潮汕的薄壳比较出名?

据网络百科说,只有福建东南以至广东陆丰之间的海域才会出产薄壳,超过这一海域就几乎看不到它的身影;但我翻看许多学术报告,其实太平洋东西两岸都有分布,而我国北自辽宁,南至北部湾也都可以见到;但是,除了福建东南和潮汕地区,往北往南很少吃这种贝类,甚至只是拿去喂家禽而已;前不久我沿海岸线从东兴骑行至珠海,一路就未见到薄壳的菜单或者宣传,可能是水土不同,也可能是传统殊化,总之,只有福建东南和潮汕地区才有薄壳的市场,尤其是潮汕。

潮汕盛产薄壳的地方有饶平汫洲、海山、*冈大澳、所城大港,澄海盐鸿、樟林,达濠广澳、凤岗,南澳后江等,以饶平最多;其中澄海的盐鸿还有个薄壳宴旅游节,更是大大提高了名声,年7月26日,汕头澄海薄壳美食文化旅游节已在盐鸿镇文体广场开幕;盐鸿薄壳美食节已经连续举办了9届,其影响面不断扩大,受到多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