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血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超声典型病例腹白线疝 [复制链接]

1#

⊙作者/杨*

⊙单位/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患者男,30岁,自述发现腹壁包块5年余,站立或腹部用力时突出明显,平卧后可缩小或消失,余无不适。

患者指示处超声检查发现腹中线脐与剑突中点处皮下见一范围约20×7mm低回声团,与腹腔相通(图1),边界欠清晰,呈「蘑菇」状(视频1),腹腔加压包块增大,放松后包块缩小,探头略加压包块可还纳消失。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腹白线疝形成。

图1腹白线疝声像图(白色箭头指示)

图2腹腔松弛状态时白线疝血流信号分布

视频1腹白线疝

病例讨论

腹白线疝是指发生在腹壁中线(即白线)的腹外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在两者中点居多),也称上腹部疝,发生于脐下的为下腹部疝,前者更为多见。

白线是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合并融合而成,融合处两侧肌鞘纤维交错成网状,若纤维交错时出现较大「网眼」,此薄弱点就容易形成白线疝。

白线疝早期内容物为脂肪组织,无疝囊,而后逐渐发展形成完整有疝囊的疝。患者发病早期可感觉有包块,但多无不适,易误诊为腹壁脂肪瘤。

随疝囊逐步变大,腹腔内的大网膜、肠管等结构也可疝出,可伴随不适症状,如上腹部钝痛、烧灼痛或痉挛性疼痛及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典型者表现为腹腔加压用力时上腹部痛,弯腰和站立时加重,仰卧时减轻。

超声表现

声像图上可见腹直肌回声清晰,白线区回声失落,该处可及「蘑菇」形外凸低回声团,增加腹压可增大,解压后可明显缩小,CDFI可探及点状或短条状动脉或静脉血流信号。

疝较大时,高频线阵探头与凸阵探头联合应用多切面扫查,有助于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白线疝与需与脂肪瘤相鉴别。

脂肪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皮下层,其长轴与皮肤平行。瘤内回声主要与脂肪和其相混合的结缔组织成分有关,脂肪成分多回声越低,结缔组织多则回声越强。增大腹压时,瘤体大小变化多不明显。

处理原则

无明显临床症状及缺损小的白线疝可不必治疗,若包块逐步增大或出现腹痛、腹部不适怀疑嵌顿时,则需手术治疗。避免或减少腹腔内压力增高,可降低白线疝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马静丽,程琦,朱贤胜,等.高频超声诊断白线疝的临床价值及误诊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7(2):-.

[2]戴观荣,江玲,程黎阳,等.白线疝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3(1):22-24.

推荐阅读:

超声时间「典型病例类」文章的写作流程和思路

股疝:不走寻常路的疝

学术主编/刘德泉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