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血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间故事新婚丈夫,夜夜外出,妻子得知真相 [复制链接]

1#

清朝雍正年间,顺德府万昌东街有一家德祥布庄,掌柜的名叫汤永庆,三十而立之年,事业有成,儿女双全,在亲朋好友眼里,他就是一个妥妥的人生赢家。

布庄对面有一家品轩茶楼,店主人名叫罗万山,为人豪爽仗义,是个性情中人。汤永庆喜欢结交朋友,闲暇之余就过去找罗万山喝茶聊天。

两人性格相投,互相以兄弟相称,平时生意上遇到什么难处,便会彼此帮扶。这日,汤永庆看到有人在街上卖鹿肉,觉得是个稀罕物,便买了一条鹿腿,叫上罗万山一起回家喝酒吃肉。

汤永庆的妻子张氏待人和善,非常好客,见到罗万山到来,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拿手好菜。待到酒菜上桌,兄弟两人边吃边喝,好不痛快。

席间,汤永庆的儿子汤坤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很是可爱。孩子刚满六岁,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见到罗万山一点都不觉得陌生,一口一个伯父地喊着,非常招人稀罕。

罗万山有个女儿名叫梅香,时年五岁,跟汤坤的年龄相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喝的微醺,罗万山看着乖巧懂事的汤坤,忽然提议想给两个孩子定个娃娃亲。

汤永庆闻言心中甚是欢喜,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毕竟两家都是生意人,而且双方家境富裕、实力相当,结成儿女亲家正是门当户对。

兄弟两人本来就十分要好,现在成了亲家更是亲上加亲。从那以后,汤永庆再去罗家串门就会故意带上儿子汤坤,他想让两个孩子提前联络一下感情。

常言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三年后的一场变故使得汤家家道中落。那日,汤永庆外出进货不幸遭遇风暴,连人带船沉入水中,满满的一船货物顷刻间化为乌有。

多亏他喜水性,才侥幸躲过一劫,可是同去的两个随从未能幸免于难,为此汤家赔付苦主不少银子。罗万山见兄弟有难,主动伸出援手。

汤永庆感激不尽,振作精神,打算东山再起,可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母亲刘氏伤心过度引发旧疾,为给母亲治病又花去不少银子。

三个月后,刘氏不治而亡,撒手人寰。汤永庆伤心欲绝,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

原来,汤父去世的早,母亲刘氏独自一人将儿子抚养长大。多亏舅父帮衬照拂,母子二人才过上好日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汤永庆孝顺本想多在母亲身边尽孝,偏偏事与愿违,接二连三的打击使他几近崩溃。

汤永庆睹物思人,每当看到母亲生前曾用过的东西,都忍不住伤心落泪。妻子张氏整天忧心忡忡,非常担心他的身体,于是请罗万山出面劝慰一下自己的丈夫。

汤永庆借酒消愁,说到动情处忍不住掩面痛哭。罗万山心如刀绞一般,好言劝慰道:“贤弟一片孝心,伯母泉下有知,如果老人家在天有灵,肯定不愿意看到你这般模样。希望你能重新振作精神,早日东山再起”。

汤永庆点点头,忽然话锋一转,冷不丁地说道:“罗兄的恩情,兄弟莫齿难忘,想要东山再起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如今我家道中落,坤儿配不上梅香,趁着孩子年龄还小,希望罗兄尽早给女儿另择佳婿”。

“贤弟此言差矣,我罗万山决非嫌贫爱富之人,定好的亲事说什么都不能反悔。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只要你我二人齐心协力,定能重振旗鼓”。

听着罗万山的肺腑之言,汤永庆感动的泪如雨下。他不想让兄弟替自己担心,当即表态要忘记过去,一切从头再来,只是母亲的离世对他打击很大,一时半会儿难以忘怀。

时隔两日,汤永庆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想带着妻儿离开伤心地,趁着年轻去杭州闯荡一番,说不准能发现新的商机。

罗万山得知后有点不舍,转念一想,汤永庆出去走走也是好事一桩,换个环境散散心,或许能帮他早一天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出来,于是拿出一百两银子鼎力相助。

五日后,兄弟二人挥泪告别,汤永庆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离开家乡,直奔杭州。当时杭州的丝织业非常发达,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作为原材料,生丝变得供不应求。

汤永庆看准商机,倒卖起生丝,隔行如隔山,看似生意简单,实际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经过两年多的摸爬滚打,积攒下一些宝贵的经验。

汤永庆渐渐在当地站稳脚跟,生意蒸蒸日上,一天天好起来。又过了一年,他攒够一百两银子,带着妻儿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乡,迫不及待地将银子还给罗万山,总算了却一桩心愿。

兄弟二人多年未见,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期间,他们还提到了两个孩子的婚事,打算等汤坤十八岁时,迎娶梅香进门。

汤永庆担心店里的生意,不敢多加逗留,只在家中小住三日,便又带着妻儿返回杭州。他打算趁着年轻多赚点钱,等过几年回乡翻盖新房,操办完儿子的婚事,只等着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他这一走就是八年,期间再也没有回来过,好友之间一直是书信往来,这对儿女亲家始终没有断了联系。直到有一天,罗万山托人给汤永庆捎去一封书信,却迟迟没有收到他的回复。

事出反常必有妖,他担心汤永庆一家人的安慰,打算亲自去趟杭州,可山高路远一去一回花费个把月时间,再说家里的生意还需要照料,罗万山有点犹豫不决。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一个长相俊朗,身材魁梧的年轻后生找上门来,跪倒在罗万山面前,说道:“伯父大人在上,请受汤坤一拜!”

罗万山又惊又喜,连忙弯腰将他扶起,笑着说道:“多年未见,贤侄变化巨大,如若在外面遇到,恐怕我都不敢出面相认。三个月前,我给永庆兄弟捎去一封书信,可迟迟不见回复,心中甚是挂念,正准备去一趟杭州,没想到贤侄来得正及时。快说说,全家近况如何?”。

汤坤闻言,哭得泣不成声。罗万山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他事感不妙,迫不及待地追问情况。汤坤稳定心绪,讲述起全家人的不幸遭遇。

两个月前,他和朋友一起出游,两人在苏州逗留数日,谁知家中不幸遭遇劫匪,财物被洗劫一空,父母和妹妹全部遇难,贼人恶毒一把大火毁尸灭迹。官府查不到任何线索,案件迟迟未破。

罗万山听到这一噩耗,泪水奔涌而出。他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说什么都不敢相信这一事实,忍不住感慨世事无常。

罗氏夫妇重情重义,让汤坤安心在府上住下来,等三年孝期过后,再让他和梅香完婚。罗万山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两口子一商量,打算让汤坤做罗家的上门女婿。汤坤没有反驳,欣然应允。

转眼过去三年,在罗氏夫妇的操办下,汤坤和梅香拜堂成亲,喜结连理。婚后不久,梅香发现新婚丈夫夜夜外出,她觉得非常奇怪,好像丈夫有什么事情在瞒着自己。

一天晚上,梅香佯装睡着,就见丈夫悄悄地起身下床走出家门。她轻手轻脚紧随其后,准备一探究竟。汤坤来到巷子口点燃烧纸,嘴里念念有词。

梅香听不清丈夫在说什么,只是觉得他半夜烧纸有点儿稀奇。忽然一阵冷风袭来,她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汤坤扭头看到妻子心中一怔。

梅香走上前柔声问道:“相公半夜焚香烧纸,到底是何用意?”

汤坤摇头叹息,“父母和妹妹死于非命,每当想起他们,我便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焚香烧纸寄托哀思,这样心里也能好受一些”。

梅香心软,听丈夫这么一说,泪水顺着脸颊滴落下来,她劝慰丈夫一番,两人回房休息。

两个月后的一天,一个老人赶着马车来到顺德府,在罗万山家门前停下来。马车上坐着一个年轻男子,待车停稳后,老人扶着他下了马车。

两人刚想进门,却遭到一个青衣小厮的阻拦,年轻男子拱手施礼,说道:“在下名叫汤坤,想求见伯父罗万山,劳烦小兄弟进屋通禀一声!”

青衣小厮打量着眼前的男子,心中充满疑问,说了一声“请稍等”,便一溜烟儿地跑进大门。须臾,就见罗万山大步流星地走出门来。

年轻男子腿脚不便,不能行跪拜大礼,毕恭毕敬地说道:“伯父,我是汤坤啊!”罗万山闻言,脑袋“嗡”的一声,他盯着眼前的男子端详半天,感觉犹如做梦一般。

“你是汤坤?你的父亲可是汤永庆?”罗万山满脸狐疑,真假难辨。

“伯父说的没错,家父正是汤永庆。说来话长,一言难尽”,提到父亲,汤坤忍不住流下热泪。为弄清事情的真相,罗万山请两人进屋一叙。汤坤落座后,说出实情。

三年前,家中遭遇劫匪,一家三口不幸遇难,下人何冬生陪同汤坤出游,两人幸免于难。他们三番五次去衙门打听消息,最终无功而返。

汤坤无奈,打算回乡投奔伯父罗万山,何冬生得知后起了歹心,想代替他迎娶梅香,如此一来便可财色双收。

何冬生尾随汤坤寻找机会,趁其不备将他推下悬崖,随后来到顺德府认亲。说起来汤坤也算命大,跌落悬崖后有幸被陈老汉救起。

老人心地善良,请来郎中为他诊治。在陈老汉的精心照料下,汤坤的病情日渐好转,只是他头部受伤严重,记忆尽失,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想不起来。

老天有眼,时隔三年,汤坤恢复记忆,在陈老汉的帮助下返回家乡。他腿有残疾不敢奢望迎娶梅香,只想揭穿何冬生的阴谋,将他绳之以法。

罗万山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勃然大怒,只等何东升从外面回来跟他当面对质。半个时辰后,何东升回到家中,看到汤坤吓得脸色大变,想夺门而逃,却被家丁一拳打倒在地。

梅香气得咬牙切齿,指着何东升的鼻子破口大骂,说他禽兽不如。此时此刻,梅香恍然大悟,难怪何冬生经常晚上出去焚香烧纸,原来是做了亏心事,天天晚上做恶梦。

随后,一行人押着他前往衙门。何冬生罪大恶极,被杖责六十,流放苦寒之地,谁知几十板子打下来血肉模糊,浑身皮肤溃烂而亡。

征得两人的同意,罗万山决定将梅香许配给汤坤为妻。陈老汉倍感欣慰,在罗家人的一再挽留下小住几日,随后赶着马车踏上返程之路。

临走之时,罗万山偷偷地给老人在车上放下一百两银子,以感谢他对女婿的救命之恩。后来,汤坤的身体康复如初,他特意回了一趟杭州,打听案件的消息。

时隔三年,案件终于水落石出,以齐彪为首的犯罪团伙被捣毁,十六名劫匪全部落网,汤永庆夫妇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民间故事:婆婆对儿媳太好,公公起疑心,果然儿媳的身份不一般

民间故事:男子赴喜宴,吃素不吃肉,阿婆起疑心,揭穿他的阴谋

民间故事:儿媳妇自尽,公公无动于衷,儿子说:都怪你进屋不敲门

民间故事:白天做兄妹,晚上做夫妻,老人说: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民间故事:阿婆去上香,见和尚反穿僧袍有蹊跷,说道:天不藏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