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血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通基层社会治理血脉经络日照不断 [复制链接]

1#

网格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和“神经末梢”。加强网格化管理,打通“经脉”、畅通“末梢”,能让涉及群众利益的实事得到最快速、最实际的解决,让基层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近年来,日照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坚持实战实用、平战结合理念,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力量整合,优化网格设置,全面消除服务管理盲区,形成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疫情防控“一张网”。

敲门行动:提升基础数据的准确率、鲜活率

实际工作中,日照各级充分运用疫情防控流调排查、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渠道相关数据信息,对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管理平台数据信息进行修正和完善,丰富数据源、信息量,提升基础数据的准确率、鲜活率。

同时,借助人力巡查核查平台信息,严格落实网格员巡查制度,借助网格工作力量开展“敲门行动”,对辖区内的人口、房屋、特殊人群、安全生产单位、“两新”组织、医院、学校、各类事件等信息进行动态采集。今年以来,基层网格员采集更新户籍人口数据64万余条、房屋信息32万余条。

不仅如此,日照还注重拓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在排查溯源、流调监测、人员管控等方面的实战应用,加强网格内信息聚合和数据共享。推动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利用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技术,实时掌握小区人员、车辆进出轨迹,为网格管理提供动态信息。

工作中,市、区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分别每季度、每月协调相关部门对平台数据信息进行核查,如公安部门核查常驻人口、户籍人口等特殊管控人群信息;民政部门核查婚姻登记、变动等信息;司法行政部门核查刑满释放、矫正人员等信息;卫健部门核查婚姻生育、疫情防控等信息;应急管理部门核查安全生产、危化品企业信息以及防汛安全情况;行政审批部门核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九小场所”等注册登记信息;金融监管部门核查非法集资风险线索情况;信访部门核查重点信访人员走访情况等信息。

网格议事: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基础上,日照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原则,细化建设“微单元”,实行“十户联组”和“单元联户”制度,并推选组片长、街巷长、楼长或单元长,畅通信息搜集和联络渠道,将网格化“神经末梢”延伸到最前沿,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目前,全市已建立微单元6.1万个,推选楼长、街巷长等6.3万名。

此外,建立网格“议事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为网格“议事日”,对网格内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由网格党组织或网格长(员)组织居民协商解决,提升网格预防和发现矛盾问题的能力,确保实现“小事不出网格”。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完善“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机制,实现网格信息汇集建档、任务分流、交办督办、结果反馈等流程闭环运转。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以来,全市基层网格民生诉求事件.5万余件,解决处置.3万余件,办结率99.75%;各级共排查调处案事件9.7万件,调处成功率89.3%。

根据事项的轻重缓急,分级分类快速响应处置,网格内一般处置事项,由网格长(员)2小时内协调办理;需由村(居、社区)处置事项,网格长(员)上报村(居、社区)书记1天内协调办理;需由镇街道处置事项,村(居、社区)上报镇(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7天内协调办理;需区县级以上处置事项,由镇(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上报区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14天内协调办理。各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应加强督查督办和考核问责,确保各类事项高效办理。

网格巡查:提高网格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为了让防控机制更加完善,日照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以网格内居民群众为对象,发挥网格员和其他网格力量的作用,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安全防范等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应急演练和条件储备,提高网格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疫情防控中,网格员发放宣传材料万余份,摸排重点地区流入人员10万余人,协助完成核酸检测余万人次,督促疫苗接种万人次,化解疫情风险件。

结合网格日常巡查,开展网格内安全隐患、应急需求、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的常态化、拉网式排查,并实行数据化、动态化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或苗头性问题建立台账、跟踪督办,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重大案事件等,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统筹资源力量、采取应对措施,依法、科学、稳妥处置好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

网格服务:做好群众生活服务和保障工作

为了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日照以网格为单位建立“一户一人一号”通讯录,对没有手机的住户、因年龄过大等因素不能直接联系的住户,委托该住户的邻居或亲人进行联系,通讯录信息有变动的及时更新。

同时,在每个网格组建“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民情走访小组,逐户做好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并利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