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血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研究60年癌症的孙燕院士建议平时尽量少碰 [复制链接]

1#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孙燕院士,他是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从年踏上学医的道路至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已经和肿瘤战斗了六十年,如今已经92岁高龄,虽已入耄耋之年,但身体健朗,精神矍铄。

作为肿瘤专家,他保持健康有何秘诀呢?孙燕院士曾经多次在公共场合分享自己防癌秘诀,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他开创的乳腺癌晚期术前化疗、胸壁复发的局部治疗、肺转移的治疗研究等,使部分患者的存活期延长了10至0年。

作为肿瘤专家,孙燕院士不仅研究出很多治疗癌症的新方案,他也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怎样更好地预防癌症。

一、为什么癌症越来越多?

为什么明明生活水平提升了,但是癌症患者却越来越多呢?其实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主要与人们平均寿命延长、对于肿瘤的重视、肿瘤诊断率的提高等原因有关。

癌症的发生多数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多数癌症高发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当中,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患癌症的患者也多了。

另外,现在医疗技术变得越来越发达,很多基础的疾病得以控制,人们对于肿瘤的重视度也提升了,再加上肿瘤诊断率高了,也导致越来越多的肿瘤被发现。

另外癌症的产生还与这些因素有关:

1、环境因素

现代工业发展迅速,人们在享受便捷科技的同时,也遭受到了环境恶劣带来的后果。由于各种工业污染、各种电器辐射的存在,机体细胞癌变率增加,癌症率也相应增高,所以现在患癌症的越来越多。

2、诊断水平提高

随着科技发展不断进步,医学检查项目逐渐增多,发生癌症后的疾病检出率较高,与过去相比会出现癌症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生物致癌因素

生物致癌因素,主要是一些微生物入侵人体后引发的癌症。目前的研究表明,部分病毒或霉菌入侵人体后能诱发一些相关癌症,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人体后能诱发子宫颈癌,而且不同类型的乳头瘤病毒还能诱发其他癌症,比如舌头癌、肛门癌等。

而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和肝癌的发病也有一定关系。黄曲霉素以及杂色曲霉素等都是能能引起肝癌的物质,这些物质通常由黄曲霉菌或杂色曲霉菌产生。

4、不良饮食习惯

规律的饮食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曾指出,大约40%的癌症会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临床研究也发现,一些食管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患者往往都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研究60年癌症,9岁孙燕院士警告:平时别碰4样东西,别不当回事

1、香烟

如今我国吸烟的人群越来越多,总烟民已经达到了.5亿,大家都知道香烟当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其中也包含很多致癌物,比如亚硝胺,氨化芳香族化合物等。

香烟燃烧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已经探明的致癌物质含有69种,而尼古丁和焦油长期就会对肺部造成极大的伤害,也会损伤其他的器官。

2、不碰高脂肪、煎炸食物

孙燕院士吃饭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吃饭只吃7分饱,感觉吃得差不多了,就马上离开饭桌。同时他建议,平时吃饭要少碰动物脂肪、红肉以及喜欢吃煎炸食物,来降低患癌风险。

据国家癌症中心的调查显示,在中国2种主要致癌风险中,排名第一的不是吸烟和喝酒,而是水果蔬菜摄入不足,占了15.6%。

、不碰致癌微生物

很多微生物具有致癌作用,比如高危型HPV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乙肝和丙肝感染,艾滋病感染,这些微生物会增加患癌的风险,让你离癌症更近。

4、不碰坏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与他的健康和寿命成正比。数字显示,90%以上的癌症患者与精神、情绪、情绪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人体免疫系统由神经和内分泌控制,长期精神紧张。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障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因为体内平衡被打破,细胞失去正常状态和功能,会不断变异产生癌细胞。

想要预防癌症,建议学学孙燕院士的防癌经。

1.定期体检

癌症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而定期体检是筛查早期癌症的一种重要方法,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体检次数来保证体检结果的准确性。

2.少生气

谁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充满了各种压力,但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少生气,避免因为长期被坏情绪困扰而给癌细胞留下空子。

.饭吃七分饱

吃饭尽量不要吃撑,记住饭吃七分饱,避免因摄入过多引发肥胖,要知道肥胖与很多疾病都有关,如果控制不住嘴,就离开饭桌

4.不熬夜,生活要规律

人总是不睡觉,一直过度地透支自己的身体,最容易受伤的就是免疫功能,以及消化、神经、心血管、内分泌、肝肾等器官也会受到影响。而那免疫力下降,身体各个机能衰退,那疾病(包括肿瘤)自然会找上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