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血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言文鉴赏过零丁洋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复制链接]

1#

专题23《过零丁洋》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一、导入

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却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如岳飞、辛弃疾、陆游,还有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说下句)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千古名句大家耳熟能详,这首诗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过零丁洋》,感受诗人文天祥的爱国之情。

二、目标

1、了解作者文天祥的生平。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和赤诚的爱国情感。

三、原文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注释

《过零丁洋》:选自《文天祥诗选》。

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冷清。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山河:代指国家。

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灭。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这里指史册。

五、诗意

自幼刻苦研读经书,方才取得入仕功名,抗元战争已进行了四年的烽火变得寥寥落落。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如雨打浮萍时起时沉。

在惶恐滩头曾诉说对国事的惶恐,(如今)行经零丁洋倍感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诚忠心永垂史册。

六、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赏析: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逐渐消歇的战争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赏析:

运用比喻手法,把国家局势比作风中柳絮;把个人身世比作雨中浮萍。表现了国家支离破碎的惨状和自己身世的坎坷。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结合,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担忧与悲叹。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赏析:

巧妙地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了经历也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境遇的危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体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充分体现了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整体赏析: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却由悲而壮、由抑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作品大都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忠贞气节,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2、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年正月。祥兴元年()十二月,文天祥抗击元军,兵败被俘。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出示此诗以明志节。

八、问题探究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参考: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写了两件大事: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国家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乱中度过了四年。此时,南宋大半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喻、对偶。国土遭元军蹂躏,犹如风中柳絮;个人命运也是起伏不定,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这两句连用,暗含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意思,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感情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3)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双关。感慨眼前,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漂浮在零丁洋,深感孤苦零丁。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4)颈联中的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诗人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对抗战局势的忧虑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和哀怨。

(5)尾联是千古名句,请加以赏析。

参考:

尾联激情慷慨,以磅礴的气势、高昂的精神结束全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九、诗歌主旨

本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十、课堂小结

1、熟读成诵。

2、写作特色

1)悲壮激昂,高度概括。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高度概括了个人的生平遭遇和国家局势,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忠心耿耿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风格慷慨,语言凝练。诗歌语言凝练,风格慷慨,融豪情于诗中,意在激励后人坚强不屈。特别是颈联,巧借谐音,表达了诗人惶恐、孤苦零丁的艰难处境,尾联更是振聋发聩的千古绝唱,不知激励了后世多少仁人志士。

十一、板书设计

1.《过零丁洋》作者是(—),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文天祥南宋

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干戈②柳絮③惶恐

①gē②xù③huáng

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干戈:

(2)寥落:

(3)山河:

(4)风飘絮:

(5)雨打萍:

(6)零丁:

(7)汗青:

(1)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2)冷清。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3)代指国家。

(4)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灭。

(5)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6)孤苦无依的样子。

(7)这里指史册。

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辛苦遭逢起一经,。山河破碎风飘絮,。

2、,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1、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

2、惶恐滩头说惶恐留取丹心照汗青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戈”“萍”“惶”“汗青”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俘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凄苦的诗句是:

,。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寥”“絮”“萍”“惶恐”“汗青”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江苏初二期中)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面对《过零丁洋》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C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C项不正确。做此题要熟悉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此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文天祥在江西空坑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两个地名,抒发了诗人的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只是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没运用拟人,所以此项赏析不正确。

(二)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各题过零丁洋。(·江苏初二期中)

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哪两件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起兵抗元。

考查诗作的时代背景。“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赏析诗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作答的分析方向,即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诗人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以“雨打萍”来自喻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状态。浮萍本就是孤苦无依的象征,而诗人又在“萍”字上加入“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风飘絮”和“雨打萍”这两者在一起写出了国破家亡的凄凉境遇,比喻祖国大好山河的破碎和自己一生像浮萍漂浮不定。

(3)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合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考查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诗人将国恨怨情渲染到极致,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三)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后面小题。(·新余市第三中学初二期中)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诗歌的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风飘絮”比喻当时支离破碎的南宋江山(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比喻作者沉浮不定、动荡不安的身世。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分析。第二联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国家比作风中的柳絮,把自己比作水中不断被雨击打着的浮萍,表现了国势的危亡和自身的苦难。

4.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议论、抒情)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应该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两句诗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是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四)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小题。(·北京中考模拟)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线句所呈现的情景。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情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主要情景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10.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

熟读经书入仕途;起兵抗元,后失败被俘。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这首诗叙述了诗人熟读经书入仕途;起兵抗元,后失败被俘的经历。

11.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哪里?

答案示例: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伶仃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这样,既写出具体手法和它的作用就符合题意了。本诗的颈联中出现了两个地名,一个惶恐滩,二是零丁洋。这是双关的手法,一是指两个地名,二是表现了形势的险恶和自己内心的悲苦。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震撼人心,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和内容的理解。诗歌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五)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后面问题。(·江苏初二期中)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中的两个“零丁”意思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前一个“零丁”是地名,指“零丁洋”,后一个“零丁”指诗人孤苦伶仃的心情。

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本题考查的是诗词的含义,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作答。前一个“零丁”是地名,指“零丁洋”,后一个“零丁”指诗人孤苦伶仃的心情。

14.“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南宋的江山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样支离破碎,形象写出了在元军的侵略下,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败局,表达了作者极端悲痛之情。(写出比喻1分,写出比喻义1分,写出作者的感情1分)

赏析语言,要点明内容,说明写作方法,评价写作的效果。本题运用比喻,南宋的江山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样支离破碎,形象写出了在元军的侵略下,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败局,表达了作者极端悲痛之情。

(六)诗歌鉴赏。(·北京初二单元测试)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诗句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诗句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比喻,“风飘絮”比喻大宋国势危亡;“雨打萍”比喻自己孤苦伶仃,形象生动,使感情深挚沉痛。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做此类试题时,要注意结合整首诗的主题思想--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可抓住诗句中“谁无死”、“丹心”、“汗青”等词语来理解与把握主题思想,这样就容易写准确。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愿意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

1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C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C.不正确。做此题要熟悉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此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文天祥在江西空坑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两个地名,抒发了诗人的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只是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没运用拟人,所以此项赏析不正确。

(七)阅读《过零丁洋》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初三期末)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对上述有关诗句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文天祥被元兵所俘,至零丁洋时写下的一首明心志的律诗。

B.颔联运用比喻,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雨打萍”形容国势无可挽回。

C.颈联中的“惶恐”和“零丁”一语双关,既指地名,又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歌的背景,逐一辨析四个选项,可知B项表述错误,颔联运用比喻,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飘絮”形容国势危亡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0.请简要概括这首诗首联写的两件事。

①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②国家危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勤王抗元。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还要注意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意思是: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这句诗写了自己的两件人生大事:科举入仕和勤王抗元。

(八)阅读《过零丁洋》,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湖北初二期末)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了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D项的表述不准确,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是运用了双关的修辞,不是拟人。

22.请自选角度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例:诗意: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下一颗赤城的心光照史册。

情感: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和语言的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可以从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注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九)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湖北初三期中)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将议论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B.首联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两件大事:一是明经入仕;一是起兵抗元

C.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D.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A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这首诗将议论与抒情结合起来”说法不正确,此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2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意思相近即可)。

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和内容的理解。诗歌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福建中考模拟)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①_______,该联表达了作者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史册②示例:耿耿忠心、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决心、宁死不屈的精神等。

此题考查对诗句感情的把握。做此类试题时,要注意结合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来思考。本诗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可抓住诗句中“谁无死”、“丹心”、“汗青”等词语来理解与把握主题思想,这样就容易写准确。

26.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的鉴赏。ABD准确,C错误,因为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这里“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但句子没有采用拟人的手法。

(十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湖北初三月考)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7.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B.“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自从中了进士,担任起重要国事之后,就为国事辛苦奔波,有无愧国家民族之意。

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有为国担忧的意思在内。

D.“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现在我已被元军扣留、囚禁,绝无生还之路,只有留下诗句,表达对我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在史册上留名了。

C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错。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

2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请说说句中运用比喻的妙处。

此处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不幸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的心情。

欣赏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此处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一定要从两个方面作答,即“国家”和“个人”的角度。

(十二)诗歌鉴赏。(·贵州初二期末)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什么感情?

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考查对抒情方法的理解。抒情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采用了直抒胸臆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决心,康健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据此理解作答。

30.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D.诗歌一二句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D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起一经”指科举入仕,“四周星”指起兵勤王已经四年了。此联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两件大事,表达了作者的一片忠心。据此可知,D磺中的“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十三)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天津初三)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富有情味。

C.尾联慷慨陈词,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流传千古,主要在于表现了文天祥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的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方式。故答案为C。

(十四)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小题。(·北京初二期末)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2.诗人用“______”三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个人无所依附的凄苦命运。

“风飘絮”或“雨打萍”

考查对古诗意象的理解。答此题,要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蕴含的情感。根据题干的“无所依附的凄苦命运”,应填入的是“风飘絮”或“雨打萍”。

33.下列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途经零丁洋时所作。

B.首联“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比喻贴切,形象鲜明,对仗工整。

D.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诗人在个人前途无望时的失落与悔恨。

D

考查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答此题,要对诗歌充分解读,理解大意,把握情感,分析写法。“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个人危难的悲苦心情,所以答案为D。

3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经问世,立即被人称道,并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内容上,一改上联的哀叹,表达视死如归的决心——要死也要名留青史,震撼人心。结构上,先抑后扬,结语铿锵,慷慨激昂,使整首诗境界全出。影响上看,它是一代名臣文天祥以死明志的诗句,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光耀千古,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

考查对古诗名句的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据此作答。

(十五)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山东初三)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7.对于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明经入仕和起兵抗元两件事。虽苦苦支撑,却无力改变局势。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两个比喻依次描绘了自己与国家危如累卵的处境。

C.颈联一语双关,巧借两个地名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

B

考查对诗句内容的分析能力。颔联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故B不正确。

38.与本诗表达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

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C

考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本诗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C.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因此与诗中的情感不相符。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福建初三)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9.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了诗人一生的主要经历,即科举入仕与勤王抗元,从纵向追述,起笔不凡。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从横向着笔,渲染气氛。

C.颈联“惶恐滩”“零丁洋”对仗工整,以地势之险暗示诗人处境之艰,表现忧愤悲苦之情。

D.《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

D

D.《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尾联直抒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故选D。

4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

这两句彰显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舍生取义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直抒胸中的正气,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他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

(十七)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天津初三)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一二句写诗人回顾身世、追述战斗生涯,暗示其对现在艰难困苦生活的不满。

B.三四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诗人巧妙的运用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语,寓意深刻,富有情味。

D.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A

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是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起兵勤王。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结合在一起。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所以A项中的“暗示其对现在艰难困苦生活的不满”的理解是错误的。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福建初二期中)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2.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感人至深。

C

赏析诗句,要从内容、写作方法、修辞、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评析,要点析其中生动的字词,说明其精妙的作用。另外要分辨出颔联和颈联的先后位置。此处的C项中“惶恐滩”和“零丁洋”从修辞上看是运用了同音字的不同含义----双关。

43.诗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愿意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理解古诗思想情感,首先要了解本诗属于哪种类型,然后要结合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有时注释中明示),抓住诗句中有情感色彩的句子(如标题或最后一句)和其中的关键字词来体会。此题中“干戈寥落”“山河破碎”以及“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能将作者的情感表达。

(十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广东初二月考)

过零丁洋

(文天祥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6.“干戈”、“汗青”分别是什么意思。

干戈:指代战争。②汗青:这里指史册。

“干戈”有三个意思。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2.指战争。3.指兵士,武力。此句话中应采用第二个意思,即指代战争。

47.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诗。

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二十)古诗词赏析。(·广西柳州中考)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孤独的心情,地名与感情暗合(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

根据格律知识了解颈联即五六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分析其写景抒情的方法,说明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_,该联表达了作者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史册②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示例:耿耿忠心、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决心、宁死不屈的精神等。

第一空涉及古代文化知识,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第二空,此句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抓住“丹青”“汗青”两词的意思,理解“照”的含义,结合诗作的写作背景来理解作者表达的忠君爱国的思想。

(二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河南中考模拟)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9.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

修辞角度示例:(1)“双关”:“惶恐”和“零丁”一语双关,既指两个地名,又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2)“对偶”:“惶恐滩”对“零丁洋”,“说惶恐”对“叹零丁”,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先要写出其运用的写作手法,然后写出表达的情感。“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巧借地名的谐音双关,进而表达出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危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命运的担忧。

5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

这两句彰显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舍生取义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

要求学生结合整首诗的理解,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可抓住诗句中“谁无死”、“丹心”、“汗青”等词语来理解。

(二十二)诗歌鉴赏。(·湖北中考)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1.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国家之痛和___________的决心。

以死明志(舍生取义、以死报国、为国捐躯)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涉及的考点有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赏析诗句的妙处。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分析《过零丁洋》这首诗的情感,要抓住第四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的家国之痛和甘愿以死报国的决心。

52.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哪里?

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伶仃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从词语的双关的角度入手即可。“惶恐滩”和“零丁洋”是两个地名,“惶恐”和“零丁”语带双关,写出了大宋王朝形势的危急、险恶和诗人自身的惶恐、伶仃。

(二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山东中考模拟)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在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从写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做此题时,先要写出其运用的写作手法如颔联中将国家山河破碎的情形比喻成“风飘絮”,将个人的身世飘零的悲哀比喻成雨中的“浮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对自身不幸遭遇的感叹。颈联中则是巧借地名的谐音双关,进而表达出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危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命运的担忧。这样,既写出具体手法和它的作用就符合题意了。

(2)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做此类试题时,要注意结合整首诗的主题思想——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可抓住诗句中“谁无死”“丹心”“汗青”等词语来理解与把握主题思想,这样就容易写准确。

(二十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全国初二单元测试)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D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D.错误。判断此项要熟悉诗歌内容,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所以此项理解错误。

5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C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C.不正确。做此题要熟悉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此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文天祥在江西空坑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两个地名,抒发了诗人的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只是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没运用拟人,所以此项赏析不正确。

(二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陕西中考模拟)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考查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的意思: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和个人颠簸的命运。

62.有人说“照”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我同意“照”是全诗的关键;本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一个“照”字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原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考查诗句中重要词语的表现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照”字表现了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二十六)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小题。(·福建中考模拟)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是作者被元军所俘后写下的以明心志的一首诗。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尾联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气节和为国献身的精神。

A

考查对诗歌体裁和内容的理解。A项,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不是七言绝句。故答案为A。

71.尾联中“丹心”和“汗青”分别是什么意思?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汗青”指历史典籍。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主旨和诗句内容来理解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据此可知:“丹心”是指诗人为国尽忠炽热的爱国心;“汗青”则指历史典籍。

(二十七)诗歌赏析。(·泉州第十六中学初二月考)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2.7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戈:代指战争B.惶恐:惊恐不安

C.零丁:是指孤苦的样子D.汗青:汗水

D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古诗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诗大意。D项词语解释不正确,“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纸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

74.75.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选择《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体裁是七绝。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

C.“风飘絮”比喻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就像是被狂风吹散的飞絮一样,散乱不堪。“雨打萍”比喻作者的一生也像暴雨扑打的水上浮草一样,动荡不安。

D.表达作者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心愿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A项理解分析不正确,这首诗共八句,是七言律诗,其他各项对诗歌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列小题。(·江苏中考模拟)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漠无边,黄沙莽莽,一缕青烟劲拔坚韧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概括画面内容或分析意象的特征的题目,注意对诗句中的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然后分析表达的情感,注意意境和情感的关系。此题背景壮阔,雄浑大气。答案:大漠无边,黄沙莽莽,一缕青烟劲拔坚韧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77.“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体。诗人用“征蓬”自喻,流露出身不由己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受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和抑郁之情。

分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要理解好这两句话的含义。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像回家的飞雁飞入胡天。又有写景,又有抒情,此句意思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因而答案: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体。诗人用“征蓬”自喻,流露出身不由己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受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和抑郁之情。

78.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B.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D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暗含着自己没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因而与《使至塞上》有相同的感情。

(二)读文天祥的《南安军》,回答问题。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4.“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将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本题是对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何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据此可知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题目。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45.诗中说“饿死真吾志”,请联系《过零丁洋》说说作者真正的志向是什么。

恢复大宋江山,以死报国。

本题是对重点诗句的理解。答题时需要通晓诗句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说明其志向是恢复大宋江山,以死报国。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山东中考模拟)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54.从题材看,与这首诗相近的是()

A.《商山早行》B.《春望》C.《过零丁洋》D.《游山西村》

A

这首诗和《商山早行》都属于羁旅怀乡之作,题材相同。B项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C项表达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D项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故选A。

55.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因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颈联是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

56.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作简要赏析。

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本诗最后两句的“烟月”与“鱼船”是让人心生欢乐之景,但却曲折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苦,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四)诗歌赏析。(·贵州中考)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朝)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枯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68.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A.曹操《观沧海》

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C.王安石《登飞来峰》

D.文天祥《过零丁洋》

B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各个选项诗歌的情感,选择最接近的一项即可。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A.表达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远大政治抱负;与本诗情感不接近。B.表现了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与本诗情感接近。C.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与本诗情感不接近。D.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与本诗情感不接近。故选B。

69.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

“天寒梦泽深”中的“寒”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黑”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之景。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主旨来分析。“天寒梦泽深”的意思是: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寒”既体现了天气的严寒,又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之情;而“黑”只是表明天色昏暗;因此诗人用“天寒梦泽深”。

(五)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③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北京),途经金陵(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之称。③元:同“原”。

84.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B.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C.空怀复国壮志者形象。

D.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D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艺术形象”在本诗中指的是作者的形象,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抓住关键诗句“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和“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进行理解和概括即可。故选D。

85.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C

颈联“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句中“芦花和我老”的“芦花老”是拟人,不是比喻,故选C。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中考模拟)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文天祥

草合②离宫③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④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①此诗为作者被俘北行途中经过金陵时所作。②草合:草已长满。③离宫:帝王正式宫殿以外的宫室。④元:通“原”

90.对各联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途经金陵时看到的景色:夕阳之下,丛生的野草已经遮掩了离宫,天边的孤云,飘来飘去,不知要飘到哪里。“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

C.颈联“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C

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错。不是比喻而是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9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

B.“旧家燕子”是化用唐朝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决心以死报国的坚定信念。

C.诗人看到战乱后金陵城荒芜衰败的景象:荒草四合、夕阳西下、孤云漂泊、行宫破败、芦花满地、归燕失巢。

D.本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深挚悲壮。特别是“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

B

B“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决心以死报国的坚定信念”错。不是以死报国的信念,而是物是人非的感慨。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湖北中考)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从军行①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8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乙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D

D错误,颔联运用对偶手法。

87.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这两个字动感极强,“抱”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或: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

考查对诗句词语的鉴赏。这两句描写从军的盛状。为了保卫汉室的天下,手中紧握弓弦,踏平胡人的地盘,军队马匹飞奔过后留下满天的尘土飞扬。用字精妙,着一“抱”字,拉开弓弦像怀抱着明月,着一“践”字,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两个词动感极强,呈现激烈的战斗场景。

88.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都是直抒胸臆。甲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乙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甲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乙诗“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以对待“生”“死”态度的对比,直接既写出了当时士兵鲜明的价值倾向。表达尾联表达出自己的一种人生信仰,突出精神气概。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

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句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手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连接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风飘絮,指南宋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指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上下两句对仗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因“山河破碎”所以“身世浮沉”,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2)下列各项中,对甲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B

B.有误。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是错误的。“惶恐滩”和“零丁洋”是两个地名,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是巧用地名,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写出了形势的险恶”是不全面的,应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3)对乙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绝句写于年前,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写的一首绝命诗。

B.题目点明了作诗的地点。

C.一、二句巧用典故,张俭、杜根都是东汉名士,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一定会得到人们的救护。

D.末句“去”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留”指谭嗣同自己,作者以昆仑山喻指去留二者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C

C.有误。“望门投止思张俭”这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用张俭的典故私心祈告: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忍死须臾待杜根”,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过运用杜根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如出一辙,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故C项中“一定会得到人们的救护”理解有误。

(4)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

忠心耿耿、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决心、宁死不屈的气节。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要结合写作背景和关键句子分析。文天祥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说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许多人劝其尽快离开,他却要以死明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写他为了国家、民族的神圣事业,认为自己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容地面对带血的屠刀,冲天大笑。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要以死明志,以个人的牺牲来成全爱国情怀,写了他们对国家的忠心耿耿,表现了他们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三)诗歌对比鉴赏。(·河南中考模拟)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叙写了两件大事:一是作者文天祥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如今作者文天祥兵败被俘。

B.甲诗颈联巧借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国家形势的危急和自己境况的艰辛。

C.乙诗“半卷”两句先以“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

D.乙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A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A项的表述有误,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80.诗结尾句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的民族气节。表达诗人高昂的士气、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和爱国热情。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四)诗歌鉴赏。(·湖北中考模拟)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安军①

梅花南北②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

①南安军:地名,今江西大余。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北行途经南安军大庾岭时所作。②南北:相传大庾岭是南北气候的分界岭。③采薇: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

8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颔联借用自然景物将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和个人遭际的艰难坎坷,。

B.诗的颈联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既说明诗人所历之地,又写出形势险恶和自身境况危苦,抒发了诗人忧虑不安情感。

C.诗颔联上句写诗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虽然途经故乡,但身系拘囚,无颜见家乡父老,还不如战死沙场。

D.诗的颈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B

该题考核对诗词的理解。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故选项中“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

82.请简要赏析诗“风雨湿征衣”一句中的“湿”字。

诗人征衣被风雨淋湿,表现了环境的凄苦,烘托出诗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凄苦、沉痛。

该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风雨湿征衣”,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炼字题方法上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其次分析技巧,展开联想,描绘该字原句中的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什么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3.联系诗,,说说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该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乙诗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可就此提炼情感。

(五)阅读诗歌,完成小题。(·江苏初二单元测试)

过零丁洋(文天祥)砍头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砍头不要紧,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要主义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杀了夏明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后来人。

(1)颈联中“惶恐”和“零丁”既指的是________又指的是__________。

两个地名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理解“词语”的双关义。“惶恐、零丁”一语双关,既要理解其表层含义,即两个地名,又要理解其深刻内涵,即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2)两首诗都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请分别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甲诗“人生……”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世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决心。乙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用直白的语言直接表达了为了正义宁死不屈的心境。(各2分,诗句1分,分析1分)

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里通过列举主旨诗句,来阐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六)阅读古诗,完成小题。(·四川中考模拟)

过零丁洋(文天祥)别云间(夏完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下洋里叹零丁。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对上面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零丁洋》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云间》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D

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第(1)小题表述有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舍生取义的体现,没有体现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句中,前后两个“惶恐”与“零丁”的意思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小题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故事和诗句?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诗词欣赏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