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血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断头王后年轻时所有的放纵,都是中年以 [复制链接]

1#

茨威格说:

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标好了价码。

这是《断头王后》中的核心章句,也是主人公玛丽·安托内特王后一生的写照。

出身皇家,嫁给王室,锦衣玉食的她,最后由于沉迷享乐、奢靡无度,导致法国民众忍无可忍,揭竿而起,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

有句话说得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只知道享受王冠,一味地放纵和透支,都将在未来付出代价。

1

沟壑万千,欲壑最是难填

玛丽王后是奥地利女皇最小的女儿,她聪明漂亮,深得女皇宠爱。

多年来,奥地利与法国连年战争,为了平息战乱,女皇不得不忍痛割爱,将玛丽作为棋子嫁出去,以此换回双方的和平。

然而,到结婚时玛丽才发现,丈夫路易十六是性无能。

不仅对于女人如此,对于政治,丈夫也提不起任何兴趣,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躲在小屋子里日复一日地制锁。

丈夫的冷漠,加上好事者的嘲讽,让少女玛丽无所适从。

内心极度空虚的她,只好疯狂地用“买买买”打发无聊的生活,填补内在的匮乏。

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分析了玛丽当时的心理:

对于玛丽来说,她没有一个正常的夫妻生活去维持,也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教育,对于一个女人来讲最重要的两个角色她都没有办法扮演,那么只好无所顾忌地享乐了。

首先,玛丽王后喜欢定制各种各样的礼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重样;

其次,她要求发型师每天给她折腾各种各样的发型,小到花鸟鱼虫,大到帆船海洋,应有尽有。

另外,玛丽王后还着了魔一般追逐玉石珠宝。

有一次,她看上一个昂贵的手镯,但由于薪资有限,只能先把一些旧首饰贱卖作为首付,再申请分期付款。

《道德经》中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无尽的贪欲如同潘多拉魔盒,只要打开一道缝隙,它就会伺机逃脱出来,再也难以控制。

在享受这些天价首饰带来无限荣光的时候,玛丽不知道,一场灾难正悄悄降临。

一位叫让娜的骗子利用她这一嗜好,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项链”事件。

红衣主教一直想巴结王后而找不到机会,让娜便说自己和王后关系很好,可以帮他实现这个愿望。

然后,让娜怂恿红衣主教花巨资买下了珠宝商委托她出售的项链。

红衣主教以为项链已经送到王后手中,却不知道,让娜早已将项链和巨款全部占为己有,逃之夭夭。

东窗事发后,让娜被捕入狱。

按理说,这场骗局应该画上了句号。

但人们却认为,这一切是因王后喜欢珠宝而起,王后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毫不知情的玛丽背了锅,人们对她的好感瞬间崩塌。

“项链事件”成为玛丽王后命运的转折点,悲剧的大幕徐徐拉开,而她却浑然不知。

有人说:“沟壑万千,欲壑最难填。”

人心只有拳头大,却想占据着全世界。

得到了还想拥有更多,一旦拥有之后,又开始觊觎新的目标。

它像一个深渊,不断地攫取,却怎么也填不满。

它更像一个气球,膨胀到一定程度,必然迎来炸裂的命运。

2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性无能的丈夫路易十六在众臣说服下,动了外科手术,成为一个健康的男人。

而此时,受尽床第间的冷清以及朝野上下的嘲笑,当了七年孤独王后的玛丽终于苦尽甘来,迎来了自己的孩子。

有了孩子,为皇室传承子嗣的任务顺利完成,她的地位得到巩固,也拥有了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居住在凡尔赛宫,耳目众多,规矩繁杂,她索性搬进了特里亚农宫,开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

在她花巨资打造的天堂里,玛丽逃脱了礼仪、道德风尚的束缚,成为名副其实的女王。

她狂热地举办聚会,通宵达旦地跳舞。

在化妆舞会上,她戴上面具,以一个性感女郎的身份和舞伴调情,暧昧,任由荷尔蒙恣意蔓延。

她还专门设置一个隐秘庇所,作为她与情人偷情幽会的地方。

在这里,她忘记了自己的丈夫儿女,也忘记自己的王后身份。

在这里,她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花不完的钱财,阳刚帅气的情人,还有众星戴月般的权势。

她远离法国朝廷,却又能紧握手中的权柄,任人唯亲。

王后离经叛道的做法不胫而走,被人编成各种段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对于这些流言,王后一无所知。

因为她从没有去了解国家大事和百姓心声,她所做的唯一接地气的事,就是在行宫里仿造一座农场,假装自己在体验生活。

她牵着绵羊到草地上放牧,装模作样学着农民挤牛奶,然而这不过是她变着花样地娱乐消遣罢了。

她不知道,在一墙之外,穷苦的农民还在为了生存而拼命挣扎。

当她得知农民填不饱肚子的时候,她却反问:“面包不够吃,为什么不吃蛋糕?”

历史是如此惊人地相似,“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在千年之后的法国再次上演。

历史又是如此地公平,“在其位,不谋其政”,终将受到民众的抵制。

王后的骄奢淫逸成为法国大革命导火索,被捕入狱后,她才清醒过来,然而一切都晚了。

古人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从王后嫁到法国的那一天起,法国人民就给予她极大的信任和希望。

然而,她把王冠当作玩具,只享受权利,不履行职责。

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想要承受住自己的荣誉,必须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创造自己的价值。

不是靠自己本事取得的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

3

欲年轻时所有的放纵和透支

都是给明天设的困局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玛丽王后的悲惨命运,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伏笔。

童年时的玛丽俏丽迷人,活泼可爱,但她天性贪玩,不爱学习。

在远嫁前几个月,母亲才发现,她还不会书写,连最起码的知识和教养都不具备。

于是母亲拼命地为她补课,吃住都跟她在一起,和她促膝长谈。

贪玩的她,根本听不进去母亲的谆谆教导。

离结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玛丽没有任何进步,无可奈何的母亲只能摇头叹息。

在盛大的婚礼中,人们看到的是喜庆,可在老谋深算的母亲眼里,她看到的却是一个悲剧正悄悄上演。

在分别的那刻,母亲与其说是发出忠告,不如说是恳求她:

我亲爱的女儿,我提醒你每个月的21日,都要重新阅读一下那份守则。我求你,一定要信守我的这一愿望;我对你别无担心,只担心你在祈祷时、阅读时马马虎虎,以及由此产生的粗心怠惰。

然而,母亲的苦心和唠叨,随着故乡的渐行渐远,终于成为过去的篇章。

嫁到法国王室后,新鲜事物让这个爱玩的少女应接不暇,她哪里有时间去惦记这些忠告呢?

即使母亲让自己的心腹作为眼线,随时报告女儿的情况,再通过书信教导女儿多读书、读好书。

然而鞭长莫及,女儿一次次离经叛道,换回来的只是母亲一次次的失望。

有一次,兄长从奥地利前来看望玛丽,看到妹妹的现状,他也发出善意的忠告:“你现在是法兰西王后,你能不能每天读一小时书,这并不难。”

玛丽却对哥哥说:“我不喜欢读书,我喜欢享受生活。”

在特里亚农宫,她曾一时心血来潮,专门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然而,书本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从未被打开过。

就这样,玛丽浑浑噩噩,纵情挥霍自己的青春,在声色犬马中度过的她,最后只能迎来被处死的结局。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说过:

人一生的福报是有定数的,当你享受到了福报带来的美好时,更加应该慢慢用、省着用。

人这辈子所能拥有的福气,是一个定数。

就像银行卡上的一个信用额度,只出不进,数字终将成为一个负数。

不断地消耗,福气用光了,苦日子就来了。

年少时不好好珍惜机会,把本该用来投资自己的时间,全花在吃喝享乐上。

到了一定年纪,那些逃过的知识就会幻化成一道又一道阻碍,最终堆积成山,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没有一份安逸,是不需要任何代价的。

年轻时所有的透支,都需要你未来加倍偿还。

4

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写道:

玛丽既不是伟大圣女,也不是下贱娼妇,而是一个性格平庸之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不是特别聪明,也不特别愚蠢,既非烈火,也非寒冰,没有从善的特别力量,也无作恶的坚强意志。

玛丽并非良善,也绝非恶人。

可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何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当她踏上断头台,远望故乡的天空,当年初嫁王室时的虚空感又再次袭来。

原来,兜兜转转过后,那些试图通过放纵来躲避的寂寞,一直未曾离她远去。

随着铡刀从空中坠落,那些曾经放纵奢靡的日子,像一朵夜空的烟花,在短暂的璀璨之后,留下的是永远的遗憾和无尽的叹息。

玛丽王后的悲惨命运,何尝不是很多人的缩影。

为了满足短暂的快感,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到最后,青春没了,身体毁了,一事无成。

网络上有句话说:

20岁的贪玩,造成30岁的无奈;30岁的无奈,导致40岁的无为;40岁的无为,导致50岁的失败,造成一辈子碌碌无为。

人生好像一场因果循环,你今天透支一分,未来的福气便会弱一分。

您有什么感受,一起交流吧。

欢迎您收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