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妖塔”在年上映,上映仅仅10天就拿下了6亿多的票房,不得不说是一个“吸金大王”。
这部影片改编自小说《*吹灯之精绝古城》,讲述的是一段人类与*族时隔千年的秘密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九层妖塔”是真实存在的,它不仅存在,而且还被考古专家挖掘过,
但当时专家们挖到第二层时,却一致同意不再挖掘,并且对“九层妖塔”实行抢救性保护,这又是为什么了?
“九层妖塔”原型——血渭一号大墓(传说中的镇妖古墓)
“血渭一号”听名字都非常霸气。这座古墓位于青海省的热水乡,这个地方发现古墓,其实并不稀奇,因为这里至少存在上百座古墓。
然而“血渭一号”是这墓葬里最大的一座,高达33米,宽度更是长达55米,从外面上看上去,和埃及的金字塔非常相似,
但唯一一点不同的是,这座古墓是“倒金字塔”形状,上大下小。
血渭一号在当地有着一个一直流传下来的传说,当地人们尊崇的格萨尔王,在这座大古墓里与恶魔激战几天几夜,
最终把魔头镇在了墓里,当地人传言只要把墓打开,就会释放出妖魔。
因此这座墓也被称为“镇妖古墓”。因为古墓有九层,也被称为“九层妖塔”。
“九层妖塔”也曾遭受过盗墓,在上个世纪40年代,西北*阀马步芳因缺乏*费,手下的人给他出了个注意,让其盗窃这座装满宝贝的古墓。
经过勘探发现,马步芳派出一支上百人的*队直接对“血渭一号”进行大规模挖掘。
血渭一号大墓
令人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是,当马步芳的*队挖到第一层时,果然挖出了大批宝贝,其中包括金银首饰和各种琉璃象牙等等。
一层的满载而归,让马步芳直接下令开挖第二层,然而挖到第二层时,
令当时所有士兵大吃一惊的是,这一层居然全是动物尸体,一叠叠白骨出现在纵人面前,
毫不意外,这一层没有任何收获。
为了看下面是否还有宝贝,又开始了挖掘第三层,然而就在准备开挖时,当时有些士兵突然发疯了,语言吐齿不清,
挖墓场景
有的人甚至直接开枪自残。这一现象搞得人人心神不安,马步芳见状,赶紧以“战事要紧”为由,命令士兵放火烧了这块墓地,之后带着人马紧急逃脱了。
“血渭一号”的墓主人究竟是谁?
墓主人还得从一块破布说起。
年,当时的考古专家对“血渭一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挖掘,当时出土的“宝贝”,包括金银器物、各种精美的丝绸制品和一些木简,
考古队员开始了挖掘工作,而血渭一号大墓的“宝贝”让他们惊喜不已,比如各种精美的金银饰品、玉器、木简牍(dú)等,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纹路精美的丝绸制品。
但相比于这些当时精美的人工艺术品,令考古专家更惊喜的是,一块不起眼的破布,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当时从墓里发现的这块破布,经过种种工序后,破布上呈现出两行神秘文字,经过解读,最终发现这是同时期波斯王朝的文字,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伟大的王中之王”,毫无疑问,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王公贵族,甚至是一位帝王!
随着第一层被挖掘出来,挖到第二层时,考古专家看到的和当初马步芳看到的一模一样,这一层完全是动物的尸体,
但考古专家和马步芳那群*阀毕竟不一样,经过挖掘,当时的考古人员整理出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
后来专家的推测,这很可能是墓主人活埋的战马,而且从体格看上去,全部都是上等的汗血宝马。
九层妖塔剧照
再结合之前那块破布上的信息,“王中之王”,很明显,这座墓最有可能是一位君王的陵墓。通过专家们的努力,结合历史资料,考古专家终于找到了答案。
“血渭一号”的墓主人吐谷(yù)浑的帝王。
早在公元3世纪左右,当时强大的鲜卑慕容族,对西域一带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但鲜卑首领在传王位时,引起了他两个儿子的斗争。
经过再三选择,王位最终被传给了弟弟,而哥哥负气出走,带着几千人踏上了征途,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来到了今天的青海,并在这里建立了吐谷浑帝国。
吐谷浑后来被吐蕃所灭,在吐谷浑被灭之时,当时守城的士兵全都退守到这座皇陵,
最后自刎而死,不过在士兵们死之前,留下一条诅咒,诅咒这样写道:这座陵墓中藏着我们的灵*。还有无数的妖魔,
我们死后,要是谁敢动敢动皇陵,我们的灵*和妖魔必将报复。后来这个传说在当地一带流传盛广,居住在这里的人都将此视为“镇妖之地”,谁也不敢挖掘。
考古专家为何挖到第二层就不敢挖了喃?
“九层妖塔”一共有有九层,从地上到地下、上大下小,挖第一层出土了很多宝贝,挖到第二层时,
虽然全部都是动物的尸体,但剩余的七层有着什么,谁也不知道。挖到第二层时,难道真是像传言的那样,妖魔*怪出山了吗?
当然不是,不过当地也有一个传闻。当地的藏民看到古墓出土的尸体后,他们发现墓葬中许多动物的尸骨,
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根据之前的传说,他们认为那些是“妖邪之物”,对当时考古队的挖掘工作,作出了强烈的抵抗,甚至出现了打人的情况。
当时*府为了平定民众的骚乱,不得不暂停考察。
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当时中国考古技术很不成熟,不能百分百的保护出土的文物,
盲目挖掘,肯定会损坏更多文物,于是经过专家们商量一致同意暂停挖掘,
等到日后技术成熟后,再准备继续挖掘。
文/壹刀令